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中药贴敷在治疗痛经中的运用

日期:2017-05-31   来源:   阅读数:1977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青年女性。中医学认为痛经病机,主要有虚实两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采取中药贴敷疗法,可通过刺激穴位,对机体脏腑、气血阴阳等功能进行整体调节,治疗痛经疗效显著。

分型论治:

1、“不通则痛”乃冲任瘀阻,寒凝血脉或湿热蕴结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病案举例:

李某,女,19岁。主诉:14岁初潮,月经周期20-24天,每于经前2天至经期第1-2天出现小腹疼痛、坠胀,畏寒腹冷,经血紫黯有血块,经行量少;查其舌质黯有瘀点,苔白。证属寒阻胞宫,经脉不通。

治疗原则: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处方用药:选用吴茱萸1克,当归1克,川芎1克,细辛0.3克,肉桂0.6克,共研末备用。先用酒精棉球将脐部擦洗干净,将上药用消肿止痛液调成糊状湿贴脐部,局部理疗器加热3-5分钟,每日一次。患者一次痛止,连续治疗两周,随访基本好转。

2、“不荣则痛”乃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胞宫失于濡养所致。

病案举例:杨某,女,25岁,自述14岁初潮,痛经史10年,经期正常,每次月经期间至经后小腹隐痛,腰膝酸软,头晕无力,月经清稀量少色淡,查其舌质淡苔白,面苍白少华,脉细。

治疗原则:补益气血,滋养肝肾。

处方用药:选用药山萸肉1克,枸杞1克,当归1克,黄芪1.3克,共研末备用,用前先用酒精棉球将脐部擦洗干净,将上药用消肿止痛液调成糊状,湿贴脐部,局部理疗器加热3-5分钟。每日一次,于经行时开始,7天一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基本缓解。

脐部(神阙穴)属任脉,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且周围有丰富而敏感的神经网,有独特的经皮吸收结构,脐部敷药敏感性高,易于穿透、弥散,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传送,加上局部理疗器加热,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药力发散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总结:

痛经病因繁多,病机复杂,治疗应详察病因,谨守病机,辨证论治,以达到进一步提高疗效,缓解甚或解除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透皮贴敷疗法,具有安全可靠,简易便捷,毒副反应少,患者乐于接受等特点,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