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监管错位下的医药行业 监管者何时能真正归位

日期:2008-10-22   来源:   阅读数:312

监管错位下的医药行业 监管者何时能真正归位

  作者:梁小民 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齐二药”假药害死人,药监局几位官员受贿被审判,假广告满天飞。这些看似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其实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医药行业的政府监管错位。


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市场经济并不是无秩混乱。任何一个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都必须有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在医药这样的行业,产品直接关系百姓的健康与安全,监管更是重中之重。改革这些年来,我国医药事业有了巨大发展,但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有人据此质疑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其实加强监管正是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医药行业的问题正是在放开的同时,监管没跟上去。只放而不管是伪市场化,与真正的市场化背道而驰。


  当然,要说完全没有监管也不对。我们有药管局从上到下的体系,这个机构也发了许多文件,做了许多有用无用的事。我觉得问题在于,有监管者,但监管错位。所谓监管错位表现在三个方面: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瞎管,利用监管的权力谋私利。


  “齐二药”事件就是该管的没管好。对药品质量进行严格监管,保证进入市场的药合格,是监管最重要的职责。这次“齐二药”的假药害死人决不仅仅是药厂和个别造假者的问题。假原料能从江苏流到齐齐哈尔,假药能从齐齐哈尔又流到广东,躲过了那么多本应有的监管,这不是医药监管者的严重失职又是什么?正如许多媒体责问的,当造假者猖狂活动时,监管者干什么去了?假药出自工厂,但根源在监管上。不从监管系统找原因,假药还会“春风吹又生”。


  曾为媒体批评的药品集中采购实际上是管了不该管的事。这次齐齐哈尔的假药是通过广东省的集中采购进入医院的,不是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入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本来是为了抑制药价虚高的,但从实践效果看,作用并不明显。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药品企业的负担,而且为监管者利用权力创收提供了可乘之机。为什么有关部门不愿意放弃这种做法?还在于有利益。“齐二药”用什么手法使自己的假药进入广东,我们不得而知。但一种假药能不通过质量检验进入市场,还在于监管者做了不该做的事。药品再特殊也是一种商品,应该在市场上由买卖双方自由交易。高药价并不来自这种交易,而来自许多非市场因素,采用招标采购又增加了一种使药价上升的非市场因素。把该由市场做的还给市场,监管者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对市场秩序破坏力最大的还是监管者钱权交易,把监管权变为赚钱手段。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合格好药的企业不得不按“潜规则”办事,用钱买通行证。这种钱算作交易费用,要打入成本,药价岂能不高?而且,企业把精力用在“找门子”上,哪有心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另一方面,生产假药的企业可以用钱去买通行证,假药何以制止?行贿比提高产品质量容易得多,如此下去,药业行业岂不是“逆淘汰”了吗?药监局的几位官员被捕恐怕只是冰山的一角。当交钱而不是规则成为药品审批的通行证时,药品行业就令人担忧了。这次“齐二药”事件后,许多人担心“国字”号药的可靠性并非杞人忧天。


  “齐二药”暴露了医药行业的监管问题,但这个问题决不是医药行业独有的。应该说,监管错位在各个行业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中央一再指出,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转变,这种转变就是该政府做的要做好;不该政府做的要彻底放开。这个道理也是“地球人都知道”,可惜知易行难。“行难”的原因不在于难做,而在于不愿意做。但愿这次“齐二药”事件能成为监管者归位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