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华润并购扩容下错棋 三九医药连锁惨遭弃

日期:2014-03-03   来源:   阅读数:901

    大公财经2月12日综合消息 2014年2月10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三九连锁100%股权,挂牌价892万元,卖方为无锡惠润药业有限公司和华润医药。四年前,曾被三九医药以1元价格贱卖的医药连锁知名品牌“三九连锁”,如今再度遭弃。

    华润集团近年来并购扩容动作不断。从2009年起,整个零售药店业就受到新医改政策的激烈冲击而呈现出缓慢增长的态势。华润如今彻底放弃三九医药连锁,是否意味着当初大举并购整合三九集团,是下了一步错棋呢?

    当初全资收购三九为获利 如今经营不善忙脱身

    三九集团由赵新先一手创办,在其掌舵的19年时间里,三九集团从一个军队药厂成长为一家庞大的企业集团:超过200亿元的总资产、400余家子公司和三家上市公司,涉足药业、农业、房地产、食品、汽车、旅游等八大产业。但由于公司治理结构混乱,历史负担沉重和不成功的多元化,三九集团负债累累,危机四伏。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对其最核心企业三九医药做出通报批评,披露三九集团占用三九医药资金高达25亿元。2003年,三九集团再现债务危机,21家债权银行开始集中追讨债务并纷纷起诉,“三九系”银行债务被曝高达98亿元。2004年5月,赵新先被免去在三九的一切职务,2005年11月被刑事拘留。三九集团步入债务重组阶段。

    2007年3月,国资委在数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中选定华润集团作为重组方。同月,新三九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新三九,2009年1月更名为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作为三九集团的重组整合平台,新三九注册资本2000万元,三九集团持有其100%的股权。2007年7月,华润医药收购新三九并向其增资40亿元,以收购三九集团的有效资产。自此,三九集团庞大资产纳入华润医药版图。

    华润收购三九的主要目的可以归为两点。其一,在2006年华润提出了第二次“再造华润”的战略目标,其中就包含培育医药产业等新的主业,在价值提升中优化非核心业务。三九对华润来说,是其培育新的主业的关键一步。医药是华润未来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华润希望借助三九打造其医药产业。其二,三九企业集团在资本经营中拥有相当比重的资本不是机器设备,也不是资金,而是三九品牌、三九信誉和三九机制。以巨大的无形资产,也就是商誉,参与资本运营,通过文化感召力促进管理机制的输出,将其拥有一系列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产品、商业网络覆盖全国、对下游渠道商具有强大的控制力等优势充分发挥。对华润而言,重组三九集团,华润获得了对“三九医药”的绝对控股,具备了打造医药平台的必要条件。

    然而2014年2月12日,在内部转手几次之后,三九医药连锁终于将被华润彻底抛弃。药品零售连锁毕竟与消费品零售连锁千差万别。从2009年起,整个零售药店业就受到新医改政策的激烈冲击而呈现出缓慢增长的态势。中康资讯数据显示,2012年实体药店药品市场规模达1798亿元,2007~2012年五年的平均增长率仅有13.4%,这与整个医药市场过去十年2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存有较大差距。

    华润三九2009年半年报显示,在被内部转让之前,三九医药连锁净资产为-2460万元,负债近5亿元。公开资料显示,三九医药连锁近年来业绩不断波动、趋于下滑:2009年营业额2.69亿元,净利润573.6万元;2010年营业额3.19亿元,净利润513万元。而到2012年,三九医药连锁营业收入仅实现45.6万元,净利润498.57万元。

    经营不善、前景黯淡,这或许就是华润医药及华润创业将彻底放弃三九医药连锁的根本原因。

    并购脚步从未停歇

    自2000年以来将触角伸向医药领域,利用资本和政府资源,在十年时间内,通过整合东阿阿胶、华源集团、三九集团,形成了中药、化学制药、医疗设备、保健品和医药流通等五大业务平台。华润迅速做大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借资本优势大肆购并,打破行业自然整合的节奏,快速成为行业垄断者。

    收购东阿阿胶。早在2000年左右,华润便图谋进入医药领域,先后筛选了一系列并购目标。2001年,华润拟收购东北制药集团,因其潜亏窟窿太大而放弃。2002年,与山东鲁抗、上药集团、华北制药等接触,均无结果。2003年,华润转战云南白药得手,成为其控股股东云南云药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但由于不清楚云南省政府的重组思路,在此后云药集团重组中被迫退出。

    直至2004年华润方有斩获。2004年10月,华润与东阿阿胶国有大股东山东省聊城市国资局签订协议,共同出资成立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东阿),聊城市国资局以其持有的东阿阿胶全部国家股及其他资产出资,占49%股权,华润以2.3亿元现金出资,占51%。

    破产式重组华源集团。入主东阿阿胶只是华润医药布局中的第一粒棋子。在央企重组的大背景下,如果进不了行业前三,就有被剥离的风险。因此,急于进军医药的华润,开始寻找新的猎物。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财务危机的大型央企华源集团走入华润视野。

    2006年2月,国资委敲定华润接替中国诚通,全面重组华源,并首次对华润提出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要求。根据重组方案,华润曲线收购华源集团的路线图为:国资委将其所持的华源集团9.136%股权划转给华润,华润及其他19家股东将华源集团100%股权转让给华源原第三大股东金夏投资,金夏投资再将全部股权转让给华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润占70%的BVI公司)。转让完成后,华润通过华源资产实际掌控华源集团100%的股份。

    2006年12月,华润股份与华源集团达成转让协议,出资20亿元从华源集团下属的华源生命产业公司受让北药集团50%的股权。

    收购北药。2010年4月,华润与北京市签署了《关于共同发展医药产业和微电子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华润旗下医药和微电子业务总部落户北京,在北京打造国家级的生物医药和微电子产业基地;北京市政府支持华润医药与北药的整合,并提供政策扶持;华润拟加大在京投资力度,在京建成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形成完整的医药产业链。7月,华润医药与北药集团签署《关于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重组协议》,约定华润医药集团和北药集团的医药类资产均纳入一家合资公司,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和华润集团将共同直接/间接持有合资公司的全部股权。

    华润医药形成了中药、化学制药、医疗设备、保健品和医药流通五大业务平台,其中中药平台以华润三九为核心,包括北药旗下的北京双鹤高科、合肥神鹿双鹤、辽宁本溪三药等3 家中药企业;化学制药平台以双鹤药业和紫竹药业为核心,包括北药旗下的赛科药业、上海长征富民金山制药等化学药企业;医疗设备平台以万东医疗为核心,包括上海医疗器械集团;保健品业务平台以东阿阿胶为核心;医药流通则包括北医股份、安徽华源医药等。

    扩容布局失利 整合提升效益是关键

 从入主华源开始,华润集团就一直不遗余力地整合医药资源,相比其他央企,这位在香港长大的“共和国长子”显然在资金上更有优势。然而,虽然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了上药、北药、东阿阿胶等企业,但是很多现实问题却不是华润雄厚的资金能够解决的。

    如今抛弃三九医药连锁,充分说明了华润当初并购三九是下了一步错棋,是其不断扩大的并购版图中,失利的一举。不仅没能实现打造OTC药品销售平台的美好愿望,还成为了华润零售的“鸡肋”,使其药品零售做大做强的愿望落空。从华润医药并购重组的实践看,危机式并购成为其主要切入手段,其结果是接管的资产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瑕疵,且重组介入后,在企业重振、文化磨合等方面存在较大挑战。

    相比并购做大规模,整合提升效益更为重要。从目前情况来看,华润医药短时间内从零起步、快速搭建起了医药航母,但整合过程并非遵循产业链布局的理念,更多体现的是做大体量、进入央企前三的思路。结果是,规模上去了,但内部众多的医药资产间并未产生协同效应,也没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华润医药可谓大而不强。因此,在今后的整合中,如何发挥协同效应,遵循产业链布局理念,将是华润能否真正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关键。(本文综合《新财富》、第一财经日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