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成都力谋生物医药研发高地

日期:2014-07-1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阅读数:279

作为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众多具备行业竞争力的新兴产品问世,成都的生物医药产业所积累的巨大优势,越来越受到业界和资本市场的关注。

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副局长尹朝银表示,作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孵化基地的高新区,目前正在拟定支持生物医药发展的相关政策。其扶持的核心是鼓励创新,对研发的支持力度比原来更大,而在生产制造的投入方面,政府也会加大鼓励和支持力度。

知名企业集群效应明显

2013年成都市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00多亿元,占当年成都市工业比重的3.8%。成都在生物医药这一行业前沿领域创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子,产生了知名企业聚集效应。

成都通过招商引资,令国际知名生物制药公司赛进(中国)制药有限公司落户成都。目前赛进“成都造”、销往美国市场的无菌注射剂产品,是中国首个通过美国FDA认证的该类型药物。

该公司研发总监田欣欣表示,之所以将中国研发中心定于成都,是因为这里有着非常好的生物医药发展基础。首先成都有着丰厚的人才积淀,如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每年都要向该行业输送优秀的人才,其次四川省的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第三是四川的科研实力很强,同时华西医院、四川省医院等还提供了大量的临床生物医药数据。

“赛进不仅希望将自己的产品从成都销往美国,也希望利用我们在全球的销售渠道以及先进的技术,帮助更多的成都以及中国本土生物制药企业走出国门,打开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市场”,田欣欣称。

而中国超导磁共振产业领先生产企业——奥泰医疗在成都的落户,则和两次“雪中送炭”有关。奥泰医疗在2008年第二次融资时,美国两个风投公司已经约定了向其投入1.5亿人民币,但遭遇当年的美债危机而违约。当时奥泰医疗刚刚完成注册并开始产品研发,在损失这笔融资经费后,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而成都市高新区及时接手救了急。

2010年,身披研发型公司头衔的奥泰医疗,携带其产品初涉市场,却再次遭遇流动资金问题,彼时,四川省有关部门立即拿出150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帮助公司撬动了1亿元的贷款资金。

如今,奥泰医疗已经从刚刚进入市场的1000万元销售规模,实现了去年3.3亿元的巨大跨越。奥泰医疗总裁助理洪云表示,除了“雪中送炭”的原因外,成都作为西部经济高地,其对西部市场的辐射能力、成都的医学人才储备以及成都高新区的配套招商引资政策,更是奥泰医疗愿意将中国运营中心设立在此的最重要原因。

洪云表示,奥泰医疗的到来,也给了成都传统机械零部件生产商一次转型的机会。这是因为成都周边有着许多重装制造厂,目前奥泰医疗100多家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中,已经有约60%实现本地化生产。

“今年预计奥泰医疗将带动上下游总共26亿元产值规模”,洪云称。

另一方面,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外,四川本土的生物医药企业也获得长足进步。如成都百裕有限公司生产的银杏内酯注射剂,是该公司历时11年自主研发成功的,在临床上可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现代化创新天然药物注射剂中具有中药国际化里程碑式意义的产品。

四川科创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则调整销售战略、重建销售渠道,今年1至5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3.4%,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科伦药业建设的“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通过验收,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输液领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1至5月,科伦实业的利润规模甚至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水平。

成都之谋

作为四川省的“首位城市”,以及西部经济增长高地,成都市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动作频频。

成都全面深化改革路线设计是“四化一驱动”,着眼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国际化,着眼创新驱动,加快构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大力推进校地合作、进行科技创新、促进成果就地转化是目前重中之重。按照成都已开始实施六大创新工程,即企业能力提升工程、产业升级牵引工程、区域创新示范工程、校院地协同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发展工程和创新环境优化工程。成都市探索出了一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匹配资金链、提升价值链”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梳理出13个重点产业,分突出发展、加快发展和优化发展三个层级进行推进,其中业界认为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成都市将其列入下一步加快发展的重点产业。自国务院出台《“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来,生物产业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产值从0.6万亿元跃升至1.6万亿元。据估计,“十二五”末,生物产业产值将达到4万亿元水平,其中生物医药部分产值将达3.6万亿元。

而面对国内众多地区对生物医药这块蛋糕的分食意愿,成都市也拿出了自己足够的竞争力。

首先是成都具备了强大的产业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成都高新区聚集生物医药企业355家,其中,制造类企业122家,研发类企业74家,服务类企业47家,医药流通企业112家。成都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地奥药物筛选中心、医药化学研究测试公共服务平台、成都国家中药(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华西医院GCP中心、成都生物医药GMP中试生产中心等,涵盖药物发现、药物开发、临床前评价、临床试验、中试生产等全过程,新药研发体系以及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研发外包五大企业集群。

而在未来,面对如医药研发存在巨大的资金投入和研发风险,成都市一直在想方设法予以扶持。

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医药的特点是品种为王,这是因为新药的研发具有三高一长的特点,即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的特点,“长”即是指研发周期长,也是指产品生命周期长。一个新品种的成功研发到上市销售,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且上市后在专利保护期内享有独家生产的权力,这将给企业带来较长时间的高额利润回报。

但在新产品未研发成功前,却有着巨大的风险。为此,成都设立了天府生命科技园、天河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园区,作为培养生物医药企业的摇篮。

今年5月5日,以成都天河中西医科技保育有限公司为主体承担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项目(以下简称:孵化基地)在北京顺利通过专项办组织的专家评审答辩。

孵化基地是国家“十二五”期间启动的15个以生物医药高新园区为载体的“创新药物孵化基地”之一。基地建设自启动以来,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科技资源融合,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药物研发、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高水平人才团队引进等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据介绍,不少海归、外地企业、团队不断入驻这两大园区,“这是在创新驱动背景下的产业转移,其模式与其他产业有所不同,更注重的是研发方面的培养和引进”,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将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其“三次创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培育发展,力争到2020年将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1000亿产业集群,在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技术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成为西部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