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惠州民营医院: 不被信任的“鲶鱼”

日期:2014-09-24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数:727

博学、警醒、活跃、拥挤、不确定闪烁,这是米歇尔·福柯对“大写的历史”的描述,放在大国医改的语境下同样适用。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分类管理,鼓励民营医院做大做强,实现公立与民营医疗机构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用民营医院这条市场化的“鲶鱼”激活医疗服务这个深水区,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根据卫生部于2012年6月发布的《关于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通知》,这是包括惠州在内新一轮医改的路线图。

然而,理想之丰美难以弥合现实之粗粝。记者走访惠州多家规模迥异的民营医院发现,政策与执行的相对落差,公立医院的强势竞争,资金技术缺乏支撑,市民的不信任,专业人才回流,这些因素互为因果,裹挟着民营医院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失落症”,任凭左冲右突,至今仍难言已经找到规划中的康庄大道。

说起惠州民营医院的发展,柯伟雄的名字无法绕过。其参与创建的惠康、南方医科大学惠州协和、惠东协和、博罗协和等数家民营医院,曾经让人看到一个惠州版本的民营医院集团发展样本的雏形。然而,时至今日,查阅这些医院所属公司的注册信息,法定代表人和投资人大多已发生变化,其中惠州协和由中信集团下的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入股,惠州惠康医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一栏中写的还是柯伟雄,但自然人股东却不是。

如果说样本的外延不仅包括成功范例,也应包含可资借鉴的案例,这几家民营医院走过的历程仍然足以作为惠州民营医院发展中阶段性的缩影,其本身又通过资本、人员等方式与其它医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特征和联系正是民营医院面临尴尬状况的反映。

病人得病自然要看医生,但当医者自身得病,或者当医者所依托的医疗机构“得病”,又有谁来医治?而医疗机构之“病”自然又会影响到具体的病人救治。作为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语出《黄帝八十一难》中的第六十一难,意在通过了解患者的五色、五音、五味以及脏腑虚实,做出诊断。记者走访多家惠州民营医院,试图从“望”与“闻”入手,探究促进或阻碍民营医院发展的所在。

望 三条路径 被巨头“收编” 专科化或者被冷落

上午9时,位于江北的惠康医院一楼大厅,门可罗雀,只有靠近楼梯间的科室有三两医生和求医者进出。门诊大楼和住院部之间有一条走廊,从落地窗户可以看到,外面院子里,两段深约半米、长约十多米的基坑已经挖出,钢筋和水泥等建材凌乱地堆放一边。护士介绍,这是门诊大楼正在进行的扩建工程。再走几步,进入电梯,却会发现停靠第2层的按钮已经损坏,其它几层也要连按数次。对此,6楼医院办公室工作人员称,医院的电梯使用很长时间了,“还能用就接着用,不清楚维修的情况”。

从办公室外的走廊往下看去,医院毗邻的空地上,一个名为“康怡轩”的房产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告诉记者,那里原本也是惠康医院的土地,由于经营困难不得不转手给惠州市康协事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作房产开发。

该医生表示,民营医院自身造血功能欠缺,其发展往往需要所属公司其它板块业务的资金提供支撑。而这一点对于不少民营医院来说堪称奢望。民营医院天生不足的结果就是往往规模较小,实力薄弱。根据市卫计局于今年8月发布的一份资料,惠州市共有民营医院37家,占全市医院总数65间的56.92%。而非公立医院床位只有2734多张,占全部医院床位数的14.27%。

事实上,惠州民营医院面临困境不止于此,看似并不相关的公共项目可能也会造成显著的影响。中信惠州医院堪称惠州民营医院中的巨无霸,从其门诊大楼向外望去,莞惠城轨飞架,在带来更便利交通预期的同时,下面的公路受其影响,被认为是一段时间以来影响病人到该医院就诊的制约因素之一,至今每天接待病人约为800多例,“医院的容量是弹性的,每天一千可以,一千五也可以,目前的诊疗量确实还是偏少”,该院副院长兼普外科主任李振亚坦承。

制约还是促进,时间往往起决定作用。莞惠城轨投入运营,在缩短时间距离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周边区域患者的吸引力。该院市场总监吴宇称,养老产业当中有“9073”的说法,90%属于居家养老,7%属于专业机构,最后的3%属于医院全护理。该院市场部的工作人员表示,依托靠近深圳、香港的地理区位优势,中信的发展战略是医养结合,发展养老地产。

然而,可望而不可即正是该院的最佳写照:这一“高大上”的定位与目前务工人员为主的服务群体有着显著差异。根据规定,原本作为医院的地块用做房产开发,需要变更土地使用属性,也并非易事。吴宇称,该院会先从能做的进行:养老公寓楼将在明年开工,以满足全国各地老年人候鸟式养老的需求,住院大楼将提供500张床位用于全护理养老以及临终关怀。

这栋17层住院部大楼已经烂尾数年。还是柯伟雄的协和医院时期就基本建成,但资金断裂后便停工。中信从第三方收购后,正在重新装修,预计2015年投入使用,并增加1000张床位。

除了央企注资,有特色的专科医院被认为是民营医院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主要途径。根据市卫计局的资料,惠州的社会办医拥有牙椅数938张,占全市医疗机构牙椅数的90%以上,口腔医疗行业已经形成社会举办为主。

惠州的华康骨科、爱尔眼科等医院也已形成相当规模,并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和知名度。华康骨科实现了专业骨科 小综合医疗的模式,多位业内人士透露,该院今年接受了一家大型企业的注资,不仅取得资金保障,而且增强了对外联系。查阅工商登记信息,华康目前的投资人为惠州市春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宏信医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华康客服中心主任黄军昌表示,今年确实接受了某企业的投资,并借此与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开展业务合作。他认为,打造有特色专业科室是民营医院的未来,实现前提是吸引有经验的老医生,以及有才华和能力的年轻医生不断进驻,民营医院在福利待遇上和公立医院难以相比,其优势在于可以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年轻医生更多接触病人的机会,让其迅速成长。与之相对的,病人少,平台小,自然难以吸引和留下有志向的医生。

这一点也得到李振亚的认同:“现在哪家医院给我五六十万的年薪,但是没有病人,我也不去。作为医生,没病可看,去做什么呢?”

闻 两个方向 辗转于突破 和退守之间

尹成忠作为院里的主治医生在位于江北的惠康医院已经做了十多年。在他看来,包括惠康在内的惠州民营医院经历过2004年到2005年的高潮期,现在正面临退回以往窠臼的窘境。他认为,民营医院的发展需要资金,而资金投入需要以相当的诊疗人数为基础的可预期收益,然而政策执行上的不公和公立医院“什么都要做”的强势竞争,让民营医院发展受到很大局限,惨淡经营,否则只能被其它行业的企业收购,或者直接收归公办。

“惠康从1999年建立到现在,科室的配备已经难以满足需求,扩建门诊属于必然,但这种小打小闹解决不了大问题。”他口中反复强调的大问题主要是政策执行上的不到位。他介绍,虽然属于120和社保定点医院,但在具体实施上并不能和公立医院相比,比如,一个季度下来120出动不超过100次,不仅不如大型公立医院,也比很多县区医院要少。对此,惠州市120急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不能认同:120转接都是严格按照划定的区域进行,对民营医院并不存在“歧视”现象。

无论是医院日常运营,还是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病患数量相关的急救出诊范围都是各医院关注的焦点。华康骨伤医院的客服中心主任黄军昌向记者透露,在重新划分120急救范围的时候,直线距离大约200米的金山龙庭理所当然被划入华康,却与之前负责该区域120急救的某公立医院产生龃龉。后经卫生医疗部门多次磋商,双方才达成和解。

诊疗能力与信任水平的落差是尹成忠另一个大为纠结的地方:“我们这里诊疗医生的水平不会比公立医院差,但是人家不信任,不愿意过来。”

这种说法并非全属自夸。此前在仲恺打工的朱先生表示,之前曾在朋友的推荐下到惠康医院做了一个囊肿手术,感觉很满意。不久前在打工时受伤,原本在公立的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医治,现在会特意坐公交来这里换药,顺便看看朋友。“暂时不工作,反正有时间,(比公立医院)价格稍微贵一些,但毕竟有医保,也差不了太多,(这里)服务确实要好些。”

然而,“朱先生”毕竟属于少数。几乎在同一时刻,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公立医院的大厅里人头攒动,挂号后等待半天才能就诊的情况早已被视为平常。

腹腔镜外科学科专家李振亚如今已经年过五旬,在宜昌市某公立医院任职多年后,2003年到惠州中医院工作,2005年10月又转到中信惠州医院。同时有着公立和非公立医院丰富工作经验的他,直言民营医院既然属于民营,自然要考虑投资回报,但其重资产和公益性的特点导致其投入大、回本慢,需要长期经营,特别是民营的综合性医院,管理更加复杂。仍以中信来说,截至2014年8月参与汕尾市三家公立医院整体改制之前,中信医疗旗下的私立医院仅有中信湘雅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