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DTC、互联网引“处方药大变局”

日期:2014-10-13   来源:中国药店微信   阅读数:671


继今年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通过《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出了网售处方药有条件开禁的信号之后,9月份,商务部等六部委一纸《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医药分开。“医药分开”是所有药店人的心结,也是有凌云壮志的连锁药店企业当初创业的初始动力和终极愿景。多年来,得不到处方的处方药经营是导致药店苦逼生活的重要根源;同样,在处方药被禁售的互联网市场,医药电商只能在保健品、医疗器械、套套、眼镜等非药品类上与普通电商比拼价格战,使医药电商在遍地高富帅的互联网领域沦为一介屌丝。

可见,来自于药品流通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这两个为处方药放行的文件有多么提振人心。但有鉴于多年关于“医改”,关于“医药分开”的顶层设计多流于一纸空文,无所建树,业内人士对此次新政的落实效果仍然充满疑虑:处方是处方药销售的前提,医保支付是核心,医保支付决定着患者的自主购药渠道。而决定着医保支付的人保部门,决定着处方权的卫生部门尚不见作为,难怪,连商务部的人士也一再表示,不能坐等“医药分开”的实现,天上不会掉馅饼,“医药分开”的破冰有赖于各地的探索落实,有赖于基层企业的创造性实践。

一直以来,从医生直达患者的DTC模式被药店独创用于处方药尤其是新特药、自费药的销售,这种与药厂医药代表合作,医生开方后指定患者到特定药店购药从而绕过医院的方式在全国各地多有尝试,在处方药销售被看好的大背景下,从单体药店、中小连锁的有暗箱操作之嫌的“民间智慧”变成了巨头们的集体行动——具有庞大分销和零售资源的国控、上药、华润、康德乐等正将DTC业务全面铺开,使DTC业务步入专业化、连锁化和集团化的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一些以医院为绝对主渠道的品牌处方药企业开始布局零售渠道,逐步将处方药品种导入药店,成为药店扩容处方药市场的源动力。

比起传统药店,医药电商更以互联网企业特有的颠覆性、创新力迅速迭代:从以经营健康非药品为主的1.0时代跨越到以处方药为经营核心的2.0时代。2.0时代的共性是医疗化,处方药购买需要处方,处方必须由医生开具,“医疗资源”正成为医药电商获取“处方药用户”的流量入口。因此,我们看到,短短几个月内,阿里与医院合作,建立类似嘀嘀打车的处方药分发平台;好药师网上药店拟通过微信平台建设网上医院,通过网上医生资源产生处方;健一网与医院合作进行“远程诊疗+电子商务”试点,并开发了在线问诊平台;老百姓大药房与春雨医生合作开展“远程问诊+移动购药”业务……也许是受政策利好的刺激,资本闻风而至,健一网和康爱多先后融资成功,有了资本助力的电商可以大胆玩。

线上线下各自发力的同时,有人更在操盘让二者合流的互联网平台:将众多的药厂、医生、医院、患者、药店集中于同一个平台上,药厂推动医生引导在医院就诊的患者,将处方下单到药店,由药店直接配送上门。如果这样的平台,由阿里们来操盘:有技术实力,有“烧钱”的资本,有大平台的运营能力,谁还能说是天方夜谭呢?

在这场巨变中,零售药店的专业性也被前所未有的强调。无论是处方的自由流动还是DTC业务、处方药网购,都要求药店具备相应的专业对接能力,“电商医疗化”甚至要求企业还要有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

当“市场”开始呼唤专业性的时候,药店才能真正从价格战中解脱出来。网购处方药可以让有专业能力的药店,增加与京东等大电商平台抗衡的武器,而不再是OTC、保健品、医疗器械的价格大血拼,你有我也有、你低我更低;DTC模式可以让药店从叫好不叫座、增量不增利的慢性病处方药,延伸到毛利更加可观的高端新特药品。药店也才能摆脱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处方药操作模式,走到阳光下来。

所以,处方药大变局的意义,不止在于迎来了一个海量扩容的市场,更让药店人找回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众所周知,多年来以“医药分开”为核心的医改难以推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九龙治水”,部门利益博弈。尤其是作为医改中坚的医疗机构没有内部改革的动力,高层决策者寄望于外部力量的推动。这次,商务部门从提高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上加码,药监部门从为互联网药品经营松绑上努力,互联网利用资本的力量和技术的力量争取“用户说了算”,连锁药店用网点和供应商资源以及市场竞争中练就的“民间智慧”合力倒逼。医药分开,也许真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