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卫计委邀专家答问:已经注射问题疫苗会有何后果

日期:2016-03-24   来源:综合   阅读数:290

      3月23日下午,国家卫计委举行关于预防接种有关工作情况的媒体吹风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赵铠(国家免疫 规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疫苗和免疫规划策略研究)、中国疾控中心主任医师王华庆(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传染病预防和免疫规划工作)、北京市西城区 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琤琤三位专家解答关于预防接种的问题。

  以下为问答实录:

  主持人:今天下午开一个座谈会,主要就大家关注的非法疫苗案件的一些问题,我们邀请了专家,中国工程院赵铠院士,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疫苗和免疫规划策略研究。他从事这个行业60多年了,是行业最顶尖、最权威的专家了。

  王华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传染病预防和免疫规划工作。王主任从事传染病预防与免疫规划工作30多年了。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我们基层接种单位,它的运作模式,所以我们今天在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场开一个座谈会。今天参加我们座谈会的还有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崢崢主任。还有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张金生主任。

  下面就把时间交给我们的专家和我们的记者。

  国际广播电台:二类疫苗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有哪些漏洞?

  王华庆:我先把我们国家免疫规划的情况跟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免疫规划工作从1978年开始的,之后2007年实施扩大,在早期阶段我们利用4种疫苗来预防6种传染疾病,2007年之后,我们扩大规划开始实施,用14种疫苗预防15种疾病。通过这些年来免疫规划的实施,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疫苗针对的传染病有了很大的下降。

  我举几个例子,其中一个就是脊髓灰质炎,你们年轻人没有看到这个疾病,这个疾病在没有疫苗的年代是流行非常严重的,在200多感染者当中,可能有1到2名儿童得这种疾病,而且留下终身的残疾。

  另外一个大家都知道乙肝这个疾病,乙肝我们国家过去是一个高流行的国家,感染率是非常高的,在成人和儿童当中,在过去没有疫苗的年代,我们的感染率在10%左右。

  第三类疾病是麻疹,在过去患病和死亡率都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麻疹疫苗的话几乎每个人都会感染这个疾病,而且高的话病死率达到10%。

  我刚才举的例子,是我们预防控制的三个重点传染病,这些年通过我们国家规划的实施,这几种针对传染病降到什么程度呢?脊髓灰质炎,在1994年10月以后,我们国家已经没有本土病例的发生了。

  第二个就是乙肝,乙肝这个疾病发病是比较高的,从国家报告的情况来看,前几年每年都有100万左右的报告。它有一个指标可以看到流行的程度,就是乙肝表面抗原,在过去不管是大人还是儿童,都在10%左右。通过我们疫苗的接种,我们在2014年做了一次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5岁以下的儿童表面抗原的携带率降到0.32%,即通过疫苗的接种降到1000名儿童当中只有不到4名儿童有表面抗原的携带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在脊髓灰质炎还是乙肝,携带率有很大的降低。

  从麻疹来看,过去每个儿童可能都患有这个疾病,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麻疹的发病率已经降到了10万分之5左右。还有一些其他相关的传染病,像乙脑、流脑、甲肝,也降到非常低的程度,十二五和十一五相比,这几种病下降50%以上。目前这些疾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所以我们看到,通过预防接种,我们国家在传染病控制方面取得巨大的成绩,而且有些传染病控制的指标也达到了全球比较领先的水平。这就是我们国家免疫规划所取得的成绩。

  通过这些个例子我想告诉大家,接种疫苗在预防疾病方面,是其他措施不可替代的。我先把背景有关情况跟大家做一个介绍。

  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第二类疫苗的管理,关于第二类疫苗的管理,从技术来说,它跟第一类疫苗是没有差别的。不管是流通环节还是使用环节,技术要求都是一致的。只不过它的采购方式是有所不同的,供应渠道也是有所不同的。像第一类疫苗它的采购是由政府来进行采购的,之后通过疾控系统逐级分发,最后到接种单位。

  第二类疫苗是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生产企业可以直接向经营企业供应,也可以向疾控部门、接种单位供应。

  经营企业也可以向疾控机构供应,也可以向接种单位供应,也可以向另外的经营企业进行供应。所以渠道上是不同的。

  《新京报》:我们比较关心安全性问题,目前有没有很大的风险,我们想听听您的看法。

  另外渠道的问题,因为几年前山西也出现过疫苗的事情,当时有媒体说了,因为二类疫苗是商业疫苗,有媒体说它已经成为生产商和地方疾控中心牟利的工具,他通过层层环节进行加价,最后是老百姓来承担的。这个渠道今后有没有可能改革?现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通过制度的方式有没有可能改革?

  赵铠:这个疫苗事件从我本人讲,也是从媒体上知道一些情况。其实涉及到二类疫苗它的流通环节可能会要冷链,主要是从疫苗的性质来讲,我简单讲一下疫苗是什么东西。

  疫苗是针对疾病的微生物它的病原体,或者病原体的蛋白、病原体的核糖,病原体的核酸来做疫苗。比如有的疫苗进入体内是减毒的病毒,麻疹是疫苗,主要的成分就是减毒的麻疹病毒,它是活的。有的是灭活疫苗,细菌灭活以后,它是活性的蛋白质,起到免疫功能。

  我们大家知道报纸上登了二类疫苗,流脑多糖疫苗,那个多糖是免疫源,它是病原体部分。有些用病原体的核酸来做成疫苗,都是活性的。

  因为它本身是这样,所以这个疫苗比较娇嫩,比如说疫苗怕热、怕光,有的时候有的疫苗还怕冻,冻以后再化就不行。

  为了保持疫苗的活性,所以我们运输中间要冷链,这是报纸上登得比较多的,流通领域里没有冷链,我们外面看到冷藏车,疫苗的生产厂家出来疫苗,要通过冷藏车,北京有疫苗生产,它要发到云南怎么办?他要用冷藏车运到云南去,不是通过火车。

  到了接种点他有冰箱,有的农村可能没有冰箱,这个接种医生怎么接种呢?要背冷藏包。要冷链来保证它的效果,保证它的活性,保证疫苗安全有效。

  一般讲,假设这个疫苗在储存、运输过程中间,没有冷链,对疫苗的活性或多或少会受影响。但是也要根据它在冷链以外多长时间有关系,冷链以外多少温度有关系,时间长、温度高,那可能就失效了。疫苗出厂以前,每种疫苗都做热的稳定性研究,比如说我做成疫苗了,我在25度可以保证多少天不失效,甚至有的人做37度可以保证几天不失效。

  是不是会有接种不良反应?我想这个事情现在我看通过两个渠道是可以考虑这个问题。一个我们要调查,现在当地都在调查,比如说渠道不正当的这些公司,在冷链外运输了等等,可以调查,多长时间了,什么疫苗、温度高低,对违规疫苗运输的冷链情况应该做些调查,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们国家有异常接种反应的网络,凡是接种疫苗碰到异常反应了,这种情况当地预防接种信息网络,监测网络他们能收到。我想根据这两个情况还是应该再调查研究以后,一个是实际调查,一个是通过接种网络。现在我不了解山东省现在接到什么反应报告,我们只要了解一部分,就可能知道他对案件的影响有多大。我看还是要两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因为这是我个人讲的,只是报纸上看到的一些情况。对于它冷链外到底什么运输不太清楚,像一些农村接种好的,他不一定是有这个冷藏车,他背了冷藏包去接种,这个挺好。

  另外一个关于冷链的建立,我们国家我记得是在1982年才开始建立冷链,就是提出要求。当时不是全国,跟国外的一些基金会合作,选了5个省市来建立冷链,这是1982年。

  到1986年,我们全国30个省市基本上覆盖了,但是不是百分之百,覆盖了98%多一点。

  到1992年,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有一个冷链规则,卫生部发的。所以冷链的重要性是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假设说去调查这些疫苗的公司,他们流向到底有没有冷链?有的估计是没有,就要调查了,调查以后再看看疫苗接种在哪些人身上,另外再通过地方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是不是接种了这些疫苗。

  王华庆:现在各个部门正在进行相关的调查,调查之后会发现问题存在哪些方面,会进行改进。关于疫苗流通的相关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此之前已经开始着手做这项工作。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孩子打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有的家长选择二类疫苗,二类疫苗比一类疫苗对于孩子本身有什么样更好的好处?

  赵铠:现在为什么有一类疫苗、二类疫苗?一般讲,一类疫苗都是用的时间比较长,它的成本效应比较明显,所以国家来负担这个经费。

  应该过一段时间,应该从二类疫苗里面选好的这些疫苗,这样使更多的孩子能得到接种。

  比如说刚才王主任讲,我们1978年4苗6病,我记得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来扩大免疫规划,扩大14苗15个病。07年到现在过了10年了,哪些疫苗,比如说水痘用得比较多的,为什么不扩大呢?有几个因素,一个对这些疫苗的效益、费用还没有很好的研究,到底有没有很好的效果。另外,还要考虑它现在苗的效果怎么样,还要做临床,使得这个疫苗有效了我们才上去。你像07年增加了好几个,今后要扩大,从国家层面考虑,它要从疾病负担、防病效果、经费统筹考虑。

  提问:并不是说二类疫苗就比一类疫苗好?

  赵铠:应该说效果都是符合要求的,能上市的疫苗都是有保护效率的。

  王华庆:首先关于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现在我们都在说第二类疫苗,它到底怎么分?其实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这是我们国家条例出来之后规定的,过去的时候我们没有。这里面关于第一类疫苗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