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问题人设排行榜,这4种人设最常见!
日期:2020-08-08 来源:思齐俱乐部/长老姓唐 阅读数:394
市场部和医学部,在成熟药企中有时会被比喻为企业的左脑和右脑。脑袋所思所想,基本上决定了企业的现状和未来。
而部门又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所以,一个企业市场部和医学部的强大与否,往往是由里面的总监和经理们决定的,尤其是部门的领头人,其思维水平和业务能力,一般是部门工作能力的决定因素和集中体现。
因此,在医药企业中,医学市场总监和经理们各自的人设,不仅是部门能力的集中体现,往往还决定了所负责产品的市场格局。
在笔者对人设的自我反思过程中,一些语言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如果这些语言让您觉得冒犯了,请您谅解。那些难听的话,均是笔者在吐槽自己,告诫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四个常见的有问题的人设,以及他们如何影响到产品的市场格局。
人设一:我是销售服务员
广义的营销力量,是包含销售部、市场部和医学部三个部门的,并且各自承担着自己的工作任务:
市场部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执行和调整药品市场策略,以促进药品在生命周期内获得更多销量来源;
医学部的主要职能是通过临床研究或整合其他研究证据,以拓展产品适应症并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销售部则负责将市场策略进一步客户化,理顺药品抵达最终客户的全流程,并促进销量增长。
所谓人无完人,擅长执行的人不一定擅长思考,擅长思考的人不一定擅长执行。有个成语叫“房谋杜断”,讲的就是房玄龄擅长分析和谋略,杜如晦擅长决断。以二者其一统管大唐王朝政务,都会出现较多问题。而好的企业恰如唐太宗一样,能够用人所长,将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的特长综合起来使用。这大抵就是企业将销售力量划分为多部门的初衷。不需要招聘全才,而用专才所长。
所以说,销售部可以将市场和医学部门看做是“销售服务部”。但如果医学市场部门真把自己干成了销售服务部的服务员,那就是有问题的了。
如果真这样干了,产品生命周期没人管,尤其错过通过大型项目将产品写入指南的机会(市场部),以及错过开展临床研究来拓展适应症的黄金时机(医学部),后续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回当初的机会。至于例子,市场上还是有一些,后人引以为戒吧。
人设二:大家都该听我的
所谓大家都该听我的。最典型的表现并不是日常diss销售部。部门之间有摩擦是正常的。要是销售、市场和医学三个部门一点摩擦都没有,反而亲如一家人,这时候该大老板着急了——反常必有妖。查查尤其是大型项目的支出,或许能够明白其中玄机(此句为玩笑,请勿当真)。
那么,大家都该听我的人设,最典型表现是什么呢?是认为客户都该听我的。即使是大专家甚至院士,也没有比我更懂产品,也不想听他们的意见。如果遇到那些反对自己提出的产品相关疾病假说和市场策略的专家,第一反应是——封杀掉,以后公司内都不用他了。
“封杀”二字,偶尔还能蹦到耳朵里。听到的人,应当予以警觉。而不自主说出这句话的人,则通常应当反思。这样做只能将市场越玩越少,愿意和自己合作的KOL越来越少,销售担心阁下动不动得罪客户而使自己难做人,从而使产品陷入恶性循环。
人设三:我是负责思考的部门
思考二字,是一个褒义词。而褒义到极致,则容易出现问题。对于一个市场经理或医学经理而言,如果PPT少于200页,可能都不好拿出去讲。里面有着从宏观政策到重点医院的各种分析。
但结论是什么呢?在冗长的分析之后,大家往往已经疲惫了,记不住需要记住的内容——行动计划。久而久之,市场和医学被认为是两个听不懂讲啥、听懂讲啥也没用的部门。
用这种彰显自己思考能力的人设去做跨部门沟通,往往得到的不是赞赏和钦慕,而是吐槽和疏远。的确,医学市场部门都是负责思考的部门。但其他部门,甚至很多时候包括大老板,想听的其实是行动计划——这才是他们想要干货。
如果各位医学市场人想在老板面前彰显自己的专业分析能力,可以把产品市场分析报告单独印出来摆在大老板和销售总监桌前。讲的时候提纲挈领的讲一下自己分析的结论,然后重点讲行动策略,尤其是需要其他部门予以配合的行动。
人最难的是担心自己耗费时间很长的东西不被认可。思考的过程是漫长的,又耗费了我们医学市场人极大的精力。若不展现出来,一则无法显示自己专业,二则无法显示自己工作量。
但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有计划地压制自己“炫耀思考过程”的冲动。站在使用者和受众角度,其实没有太多人关心这些。就跟我们都知道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也知道他试了两千多次才成功。但我们都不知道这两千多次到底试过哪些东西,因为我们不需要知道。
医学部和市场部都不只是负责思考的部门,而是要执行自己面向客户关键任务的部门。
医学部或许主要是临床研究,市场部或许主要是KOL倾向性和支持度管理,以及市场医学部对临床指南更新的协同管理。只是展现自己思考,而不是聚焦于这几件最重要的事情,本末倒置的结果是提升了办公软件技能、丢掉了产品本来应得的市场。
人设四:我是负责大项目的部门
很多市场和医学经理,做项目都喜欢做大项目。尤其是在简历中,若写上自己发起和管理了上亿的项目,会有一种站在人生巅峰的感觉。而实际上,恰如战争分为很多形式一样,在产品不同的生命周期,所适用的项目类型和体量也是不一样的。
在产品导入期和进入市场初期,适合多个小而美的项目偏地开花;在产品加速成长期,适合有条件的全国型项目与区域型项目相配套,以推动产品快速增长;而到了产品成熟期,为了更多获得产品剩余价值,则通过全国型的大型项目为主,来进一步夯实产品竞争壁垒和驱逐竞品,同时减少中小型项目投入而控制成本。
而若产品将遭遇集采了,则要及时止损,尽可能将所有项目停掉而及时压缩成本,使自己产品在集采报价时获得更大的成本优势。
所以说,项目不在大小,而在是否适合。一些高价值的项目,即使不花钱,也值得我们去做。钱投得越多,项目周期越长,利益相关者也会越多,于是项目善始善终的可能性更低。烂尾楼会让继任者吐槽,同时我们在行业内混也尽量不要为同行挖坑。
反思
四种人设,各有偏颇之处。医学市场人并不是娱乐明星,需要在工作中设立一个明确的标签。如果非要一个标签的话,笔者的建议是做好变色龙。
在认清公司赋予自己的核心目标和任务的前提下,像变色龙一样融入到各种部门和客户之中,做好自己最应该做成的事情。
共勉之!
- 上一篇:中国医药阿托伐他汀钙片获批上市
- 下一篇:立秋!适宜吃瓜,养生牢记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