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消息传出,第七批带量采购规则有变化!

日期:2021-12-01   来源:药智网   阅读数:964

近日,第六批国家组织的专项带量采购(胰岛素)中选结果正式出炉。与此同时,坊间还传出消息称,即将到来的第七批带量采购规则将发生变化。

据相关媒体消息,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是,第七批带量采购继续引入集采前报量大的厂家报量比例再分配。

在胰岛素带量采购中,报量时没有以通用名报量,而是以厂家报量,中选后,按报量的比例根据中选价格进行分配。

有行业人士分析,第七批带量采购沿用这一原则或许是出于防止断供现象出现的考虑。今年以来,华北制药、北京百奥等带量采购中选企业屡屡曝出断供的消息,并被记入招采黑名单。

药脉通&趣学术CEO张瑞表示,胰岛素主要是针对未过评的品种,按厂家报量体现了对临床选择的尊重,临床选择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如果第七批带量采购沿用了第六批带量采购规则的话,既可以防止断供现象的出现,也意味着新一轮的带量采购下,政策和市场博弈之下,又达成了一种新的微妙平衡。对企业来说,集采应对策略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立普妥、络活喜销售大增:
政策扭不过市场大腿?

近日,IQVIA(艾昆纬)发布2021年1-9月医院销售排名前200的药品名单。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销售额排名冲进了前20,排名第18,而2020年该产品销售排名为419名,排名飞速攀升401名;络活喜(氨氯地平)表现更为突出,其销售额排名也从2020年的1231名,提升至今年前三季度的190名,名次火箭式上升了1041名。

阿托伐他汀和氨氯地平都是第一批带量采购药品,在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已经执行了三年之后,其市场表现缘何仍能如此优异?

张瑞表示,带量采购是买单方拿出采购量低价者得,其中选价格是市场竞争出来的结果,但要保证中选结果执行依托的是政策杠杆,量分配到医院,要求医院必须完成报量、医保节约奖励,将带量采购执行结果作为医院考核指标等等,这几乎将政策杠杆运用到极致,保证带量采购中选结果的执行,影响着临床用药。

但,政策杠杆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原有市场力量也在继续影响临床。

张瑞分析称,概括来说,两种力量影响着临床用药选择,其一为医生用药观念,其二为费用营销。后者随着国家反腐的持续强势推进以及医保局信用评价制度的落地,对临床用药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削弱。而前者则在持续发力。

今日,胰岛素中选结果出台后,丁香园公众平台刊发署名为伊洛牧文章对此进行评论,该文章指出,价格不是终点,最终目标还是为了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在过往的医药销售模式中,企业以各种形式来进行患者教育,同时,厂家为了推广产品,也部分支持了医学学会进行疾病诊疗的宣传普及。

“长期以来,跨国药企花费巨资,通过各种方式持续教育医生,形成了医生的用药观念,持续影响着临床用药。但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出炉后,改变医生用药观念的教育是缺失的。”张瑞表示,迫于政策压力的带量任务完成后,很多医生会回归原有的用药观念,此外,中国医疗市场发展不均衡,带量采购改变的现有市场市场,即使是普药也有很多需要开发的潜在医疗需求,这些都是潜在的市场,可以成为落选药品新战场。这是众多外资药企敢于不降价的原因所在。

带量采购品种落地是政策和市场持续博弈、此消彼长的过程,当主导医生观念的跨国药企持续发力,且路数有效时,相关品种的市场表现已经给出了答案。

张瑞表示,立普妥和络活喜市场销售排名火箭攀升,既有原有医生观念延续,可能也有潜在市场的持续开发。这是立普妥和络活喜不会降价也不能降价原因,必须以价格保证其能够有市场教育的空间。

新平衡之下,药企的策略需要全新改变

伊洛牧指出,不管何种药品或器械,最终还是需要医生去学习、去掌握,做出更优质的诊断与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帮助患者。当前,国内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情况并不乐观,很多一型糖尿病患者预期寿命不高,主要的难点在于大众对糖尿病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治疗达标率低,进行规范化并发症筛查的比例更低——这些都不是单纯通过胰岛素降价可解决的。集采过后,国内很多糖尿病经典口服药物、胰岛素价格水平大幅下降,考虑到本次集采市场用量也更谨慎,可预期厂家对于市场教育、医学学会支持部分投入不可避免将有所下降。

显然,集采后医生观念教育需要有人来补位。

张瑞指出,对于医保部门来说,如果相应的观念教育能够补上,那么,被立普妥、络活喜等高价药占据的延续市场和潜在市场,有可能被集采中选产品所替代。

带量采购从试点到现在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从第五批带量采购,官方强调的理性中标,就已经看出了,官方并不要求药品降到地板价;而第六批带量采购,则是充分尊重了原有市场格局,外资药企参与积极性超高,药品降价也没有之前那么狠。既是尊重市场,同时也给持续医生教育留出了一定的市场空间,让中选药企能够继续教育医生,以抢占更多高价药的市场。

当医保局给出药企教育医生空间后,而不是完全单一强调政策杠杆时,问题就已经交到了药企,中选药企是否有补位医生观念教育的意愿、方法和能力呢?而且,药企推广是否能够符合疾病诊疗最大化,而不是服务于利益最大化目的,不出现过度用药、不合理用药呢?这些都是政策和市场新形势下的新考验。基于此,有人建议由医保主导,医保结余投入医生教育。

伊洛牧建议,通过集采省下的药品费用,是否可以不只留给创新药(比如高价肿瘤药)的医保应用,还可以进一步向各类医学学会、基层医生薪资等方面进行支持,在常见病、慢性病管理上投入更多资源呢?

张瑞表示:教育医生需要很高的成本,改变医生的观念需要花费更高的成本。无论谁去做医生观念教育——医保还是药企,成本和效率都是必须考虑的一环,传统的成本高、效率低、浪费严重的推广方式必须进行改变。而学术推广本质是医学信息和用药信息的传递,互联网在信息传递上是天然效率放大器和倍增器,而且传递效果可评估,结果可复盘,可以成为带量采购后药品推广的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