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疫情影响,药企断供集采!

日期:2022-06-05   来源:药脉通   阅读数:396

频发的疫情,影响着药企的正常生产。  

5月26日,海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关于做好重庆联盟常用药品集采注射用万古霉素采购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通知内容显示,因注射用万古霉素中选企业受新冠疫情影响和原料药供应问题等原因,难以保证联盟地区正常供应。经约谈原中选企业,目前暂时保留该中选企业身份,待重庆联盟后续招标后另行确定中选企业。中选产品不能正常供应期间,各医疗机构可根据临床需要,采购和使用海南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平台现有挂网的优质低价药品。  

据悉,海南自2021年10月10日0时起正式执行重庆联盟常用药集采中选结果。虽然该联盟并不是国家层面的集采项目,但也涉及到重庆、湖北、海南、云南、青海、宁夏、新疆、新疆兵团这八省区。  

据原料药行业有关分析,今年3月开始华东地区的疫情管控措施,对上游原料的物流、工厂开工等有非常大的影响,多家企业面临停产。即便有药企复工,但大多只维持了生产部门最低限度的人员数量,并不足以维持正常生产。  

其实,疫情的影响远远不止体现在药品的生产方面,随着疫情不断反复,药企研发、销售等多方面都面临严峻考验。  

多家药企停工停产  

这并不是第一家因为疫情原因,断供集采中选药品的案例。  

去年,国家集采中选药企华北制药“断供集采”是行业关注热点事件之一。去年8月,华北制药为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中选企业,因不能按协议供应约定采购量,提出放弃中选资格,最终,华北制药因断供被列入“违规名单”。  

华北制药在随后的发布公告中解释称,布洛芬缓释胶囊断供的原因除了中选后的扩产工作相关资源未能充分配备到位,导致厂区建设进展缓慢,以及扩产项目的申报及审评审批被延长外,现有产能的石家庄生产厂区因疫情封闭,无法正常生产也是其原因之一。  

近期以来,因为疫情原因停工停产的不在少数。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12月13日,国邦医药发布公告,根据绍兴市上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于2021年12月9日下午发布的《关于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加强管控措施的通告》,其全资子公司浙江国邦药业有限公司、浙江东盈药业有限公司已有序临时停产。  

今年2月25日,广誉远发布公告称,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的核心控股子公司山西广誉远,因近日当地出现疫情,按照晋中市太谷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的《关于做好全区商贸(工业)企业疫情防控的紧急通知》,实施临时停工。  

今年3月8日,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关于公司滨江园区受疫情影响临时停工停产的公告。  

今年3月28日5时起,上海市浦东新区实施封控管理。此次封控让大批药企被强制按下了暂停键。据悉,位于浦东新区的“张江药谷”已经聚近7万生物医药从业人员,并拥有中国1/4的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院士,同时也集聚1400余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包括复星凯特、君实生物、基石药业、和黄医药、再鼎医药、上海医药、绿谷制药等。  

医院停诊频繁,医药研发、医药销售遇阻  

疫情也给医药研发带来冲击。新冠疫情导致招募新患者困难重重、已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断药、安排好的访视被迫中断,结果造成患者脱落,直接影响临床研究的质量,造成临床研究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据E药经理人报道,英派医药在上海复旦肿瘤医院筹备了临床试验,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患者进来。但患者家门都出不去,根本无法参与。公司所有前期付出,瞬间化为沉没成本。只能去其他城市租赁新的中心,重新筹备,争取把时间上的损失降到最低。  

上海是中国的医药行业重镇,也是很多Biotech公司的聚集地。目前医药融资正面临寒冬,上海突发的疫情,让很多医药创新公司情况雪上加霜。以细胞治疗赛道为例。从2014年起步之后,融资总额持续同比上升,2020年同比增速达273.46%。但进入2022年后,一季度融资总金额18.42亿,同比下降约16%。  

融资寒冬+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很多医药创新公司开始优化产品线。E药经理人报道案例称,有创新药企现金流只够撑到2022年年底,在优化产品线做了重新规划,在一分钱不进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到2024年。  

即使是度过了艰难的研发期,产品成功上市,销售情况也因疫情受挫。  

5月,绿谷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九期一”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突然中止。据绿谷医药的公告,受国际形势和医药资本市场寒冬,三期临床研究的融资未成功,同时,2022年初开始国内多地新发疫情对包括GV-971在内的现有院内处方产品市场渠道造成冲击,对销售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疫情影响下,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地反复爆发造成更多已入组受试者不能定期参与线下访视,脱落率呈递增趋势,临床研究质量风险和研究成本逐步增加,于是种种考虑之下,绿谷暂停了971的国际多中心的三期临床研究。  

绿谷的案例凸显了疫情对医药销售的影响。随着疫情的爆发,大三甲医院宣布“停诊”的消息不在少数,让药品卡在医院,根本没有开出去的机会。  

以上海为例,上海是全国诊疗人次最多的城市,2021年,上海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人次2.72亿人次,医疗资源同样十分丰富的北京,诊疗人次为2.43亿人次。其他大城市,无一超过2亿人次。  

上海百强医院数量占全国近20%,全国排名前10医院,上海更是独占3席,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这些医院都不同程度出现过停诊,更别说是上海封控期间。而当疫情出现,除了疫情用药需求火爆外,整个医药市场和其它消费行业一样,显得十分冷清。  

据米内网的数据,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较2019年,全国三大六大市场的销售额,2020年较2019年减少了1517亿元,下降了8.5%,这也是多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5月29日下午,上海市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布会,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表示,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八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全面推动复工复产。  

作为民生行业,医药行业在复工复产中受到政策支持。以宝山区为例,据介绍,该区积极协调外省市和兄弟区支持,稳定重点企业供应链,支持上药康希诺、复星诊断等一批重点头部企业恢复产能。  

在金融政策上,上海很多区还协调了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建立“敢贷、能贷、会贷”机制,为科创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难问题。

来源:药脉通  

作者:松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