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让“中国药检”更响亮

日期:2010-09-29   来源:   阅读数:1459

  值此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建所6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世界卫生组织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是中国药品质量控制、检验检测领域的技术权威机构。60年来,你们凭借崇高的使命感、职业精神和精湛的检验检测技术赢得了世界同行的广泛尊重和认同,为保障中国民众用药安全有效做出了突出成绩,特别是与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与交流,你们的工作为世界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衷心希望你们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不断攻克药品质量控制的技术难关,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为提高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陈冯富珍


  2010年9月16日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以下简称中检所)于1950年成立,几经变迁,风风雨雨已走过六十载春秋。


  60年来,中检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员从建所时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8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7%以上;仪器设备从最初的几十台(套)发展到5000多台(套)、价值2亿元的现代化检验检测仪器;检验项目从单一的药品检验拓展为包括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实验动物、药用辅料和包装材料等多领域1000余项,并承担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标定等职能。


  60年的风雨历程,中检所在成长中历练,在实践中壮大。如今,中检所的技术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中检所新址即将在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破土动工,这预示着中检所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中检所党委书记、所长李云龙。


  记者:中检所已经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食品药品检验事业也在这60年中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您认为哪些变化对推动中检所事业的发展最为关键?


  李云龙:作为我国药品检验检定的最高机构,中检所自成立以来几经变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食品药品检验检定事业从小到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至今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支撑公众饮食用药用械安全监管的技术体系。


  在这些变化中,我认为有三大变化对推动事业的发展最为重要。


  第一,中检所的职能变化和事业发展是与我国药品监管事业的发展相适应的。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1998年机构改革后,药检机构成建制地划转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统一、精简、效能”的原则实施全面调整。2001年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药品检验机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确定,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国家药品检验机构。


  这之后,中检所的职能和业务定位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能变化和监管需要而不断调整完善。近年来,中检所成立了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中心、中药民族药标准研究与检测中心,加挂了国家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牌子等。这些变化,都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中检所正在积极适应监管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体系,探索技术监督检验工作新思路,切实担负起保证公众饮食用药用械安全的技术保障重任。


  第二,中检所在食品药品应急检验检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是近年来的一大新变化。近年来,中检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重大自然灾害的食品药品安全技术保障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甲氨蝶呤、肝素钠、双黄连注射液、人用狂犬病疫苗等一系列重大药品安全事件中,中检所准确、快速、高效的应急检验检测能力为监管部门处置事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中检所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合力组织应急科技攻关,积极开展了甲流防控药械检验检测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的肯定,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目前,中检所应对突发事件的功能越来越突出,检验把关、确定性质,为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三,中检所在国际上影响越来越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检所大力实施水平提高的国际合作战略,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等20多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大合作深度,拓宽合作领域。中检所每年都选派专家、技术骨干赴美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考察培训,邀请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专家来华访问交流,多次成功举办相关的国际合作交流活动。


  就在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到中国访问期间,还专门到中检所考察,并对中检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大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展示了我国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事业取得的成绩,推动中检所融入国际社会,增强了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让“中国药检”在世界上发出了更加强有力的声音。


  记者:通过60年的积淀,您认为中检所收获的最大财富是什么?


  李云龙:在这60年的历程中,中检所收获的最大财富就是积累了一大批高端人才,这些人才为推动中检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检所在“人才兴检”战略指引下,一直重视人才培养。1981年,中检所成为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0多名。2008年,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中检所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年来,中检所还大力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外先进实验室进修学习,建立了国内实训基地。


  目前,中检所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外籍院士1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220多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68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名,还有近百位专家担任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标准、美国药典会以及我国国家药典会和国家新药审评等专业委员会的委员。这些高端人才已成为中检所的中流砥柱,我认为这就是中检所最大的财富。


  记者:您认为中检所通过60年发展,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值得继承和发扬?


  李云龙:中检所6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融入了几代中国药检人的汗水和智慧,也积累了极为宝贵的实践经验。回顾多年来我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工作的实践,我们体会到:一是必须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以服务公众健康为根本,以服从监管需要为中心,检验检测工作才能把握正确方向,实现检验检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必须坚持确保安全的第一要务,切实贯彻“科学、独立、公正、权威”的质量方针,以质量、安全、效率为重点,检验检测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增强检验检测系统的适应性和公信力。三是必须坚持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用发展的眼光和改革的思路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检验检测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整体推进,实现全系统整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中检所用60年的时间实践和印证的道理,是我们需要不断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经验,这个经验将指引着我们按照既定的目标阔步向前。


  记者:近年来,中检所在检验检测创新能力建设、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中检所是如何推动这两方面建设的?


  李云龙:近三年,我们确立了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中检所发展目标和“一条主线、五个支撑”的发展战略,并在这个目标和战略的指引下,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业务和行政运行的体制和机制。


  “一条主线”就是检验检测创新能力建设,并辅以“五个支撑”——人才保障发展、管理服务检验、科研提升水平、文化创造环境,合作促进提高。实践表明,只有以能力建设为基础,药检事业的发展才能紧跟时代。


  能力建设是提高检验检测水平的核心,也是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能力建设主要包括领导能力、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建设要求管理层要有创新思维;业务能力提高的关键是要在人才队伍建设和业务管理上下工夫;管理能力建设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促制度落实。另外,应急检验能力、对外合作交流能力也都是能力建设的有益补充。


  文化建设的原则很明确,“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全员参与、常抓不懈。”长期以来,中检所存在着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有目的性的系统文化建设。


  文化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对外则是一面旗帜,它是制度运行的基础。文化建设能在潜移默化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产生合力,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食品药品监管的需要。


  目前,中检所十分注重文化建设工作,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不断推进全所文化建设。中检所确定了“科学、独立、公正、权威”的质量方针;强调“中国药检”品牌,创作了《中国药检之歌》,设计确定了新的系统标识,为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文化建设的成效也将成为中检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


  记者:对下级药检所开展技术指导是中检所的法定职责之一,中检所如何开展对全国药检系统的业务指导工作?


  李云龙:作为全国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系统的“龙头”,中检所坚持“强化自身、成长系统”的总体思路,努力搭建系统工作、业务交流、科研协作、信息化和文化建设五大平台,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推动全系统整体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一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确立了全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工作会议和中期工作座谈会的机制。二是将国家局认可的51家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纳入全国检验检测系统工作和交流平台之中。三是着力强化对全国系统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举办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