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我国发现新的肝癌易感基因

日期:2010-08-18   来源:   阅读数:355

    据中国医药报北京讯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贺福初院士领衔的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肝癌研究领域又有重大科学发现:在人类染色体的一个特殊位置发现了一个容易导致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这一重大发现不但有助于科学家们深入解析肝癌的发病机制,而且为肝癌的风险预测、早期预防和个体化治疗以及新型高效药物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生物靶标。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在线发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各地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30万人,约占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的半数以上,超过80%的肝癌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然而乙型肝炎患者中只有一小部分个体最终罹患肝癌。科学家们因此推测,这种个体间肝癌发生率的差异可能与机体的易感基因密切相关。以往虽有单个基因的易感性研究,但一直缺乏全基因组规模的易感基因系统筛查。
    为全面确定肝癌的遗传易感基因,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基因组学课题组在周钢桥研究员的带领下,联合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广西肿瘤医院、广西扶绥肝癌研究所、江苏海门市疾控中心等国内10多家单位的100余位科研人员协同攻关,在中国大陆5个肝癌高发区招募了4500多名肝癌病例和对照者,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从整体基因组水平进行系统研究。经过近两年“大海捞针”式的艰辛搜寻,终于在全基因组的30亿碱基中发现一个长度为24万碱基的肝癌易感基因新区域染色体1p36.22,包含UBE4B、KIF1B和PGD3个基因,提示这些基因的相关通路参与了肝癌的发病机制。研究同时表明,如果该基因组区域发生变异,会使人更容易患肝癌。
    据周钢桥介绍,这是国际上第一项关于肝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所使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技术,是全球公认行之有效的拉网式搜寻重大疾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方法。此前,欧美多国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技术已经发现了近70种重大疾病的易感基因,在国际上掀起了新一轮疾病基因的研究热潮。论文第一作者张红星博士介绍,目前发表的肝癌易感基因位点1p36.22只是这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项目的第一批阶段性成果,其他新的肝癌易感基因正在加紧实验验证,有望在近期内取得系列新的重要进展。 
     
    相关链接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肝病的易感基因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2004年和2006年他们相继发现ESR1为肝炎慢性化和肝癌的共同易感基因,2008年发现CXCL10为肝炎重症化易感基因,论文先后发表于国际肝病学领域的顶级杂志《肝脏病学》(《Hepatology》)、《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和《内脏》(《Gut》),申请了4项中国发明专利。这次发表于《自然·遗传学》的论文是该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两年发表的第11篇《自然》子刊论文,是该研究团队在重大疾病易感基因领域发表的第5篇《自然》子刊论文,是肝病易感基因领域的又一重大原创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