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德国医药市场动态

日期:2008-08-08   来源:国际市场   阅读数:408

 从1998年到2006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增加了一倍多。特别是2001年到2006年,全球药品销售都有显著增长,美国和西班牙药品消费市场几乎增加了50%,而在这期间,德国的药品消费市场却只增加了约16%,增长速度甚至不如英国和法国。尽管如此,德国仍是世界第三大医药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整体医药市场规模在210亿欧元左右,但从2006年以来,德国药品市场销售额开始逐步下降。
  德国药品市场销售额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外的廉价进口药的冲击
  由于德国是个医疗保险覆盖程度比较高的福利国家,所以庞大的医疗开支使得政府和各保险机构的压力逐年加大,而随着德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04年以前,医疗费用逐年上升成为政府及相关机构的重要难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德国政府从2004年开始加大了对国外廉价药品的进口力度,虽然目前进口的廉价药品还只占德国医药市场10%的份额,但已经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并且对整个药品市场的价格向下拉动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2、德国医疗管理机构对药品的参考价格制度限制了价格的上涨
  在德国,从一般意义讲,医药企业可以自由定价。但为了遏制药品费用的持续增长,德国政府也被迫通过制定部分药品最高参考价格制度来干预药品价格。该制度是按照一定标准对药品进行分类,然后国家和保险机构对不同类别的药品设定最高报销价格底线——也叫参考价格。如果病人所用药品高于同类药品的参考价格,其差额由病人负担;如低于参考价格,则按实际价格报销。近几年,被列入参考价格的药品明显增加了,而且还增加了对药品中的活性成分的价格管理,这使得2007年德国法定医疗保险的资金节省36亿欧元。
  3、网上购药没有实质性发展
  多年以来,很多国家政府都一直不提倡网上购药,德国更是如此,因为消费者在网上被不法分子欺骗后不仅买到的是假冒、非法或质量低劣的药品,而且还很可能不被医疗保险公司认可。
  4、药品创新停步不前,德国昔日的“世界制药业中心”风光不在
  德国默克公司与拜耳公司曾是国际医药界数一数二的化学制药企业,然而最近几年,德国制药公司的发展并不顺利,很难进入全球制药前10强的名单之列。主要原因是德国企业过于谨慎,在2000年前后的国际医药企业并购大潮中错失机遇,没有看清形势并做出适当的变革,以至于在新一轮的全球制药行业竞争中落后。
  1993年,辉瑞公司仅是全球第七大制药公司。在收购华纳兰伯特公司和法玛西亚公司之后,如今辉瑞公司已经坐上了全球制药界的头把交椅。而紧随辉瑞公司之后的葛兰素史克公司顾名思义就是近几年两大制药公司合并的杰作。
  由于新药研发的成本和周期都有所加大和延长,而药品的营销费用更是日益提高,目前在欧洲开发和上市一个新药的营销成本可能达到10亿欧元,而且还面临着失败的风险,目前各国对新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标准都在不断提高,绝大部分正在研究的新药都可能存在无法通过这些苛刻的标准而面临失败的风险。而如果不能够正确投资下一个具有高市场潜质的重磅炸弹级新药,德国公司将很难在世界制药舞台上重新树立自己的领先地位,而德国医药市场的消费潜力也很难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如何利用企业间的重组兼并,投入大量资金展开新药研发,同时整合现有的各种营销渠道,是德国制药企业重新成为世界制药行业领跑者的关键。
  5、政府减少医药开支和严格监管医师的处方也是德国医药市场萎缩的关键。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拥有相对发达和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德国现行医疗保险体制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疗保险为辅。德国几乎所有国民都被接纳到医疗保险体系中,其中约90%参加了法定保险,约9%参加私人保险。但法定医保不可避免要面临高成本及道德风险两大问题,因此德国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目前的重点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成本评估。 
  在德国,最早医院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政府补贴和保险机构提供,但随着政府投资的减少,医院的收入更多地依赖于其服务收入,这往往导致了医疗费用的上涨。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改变支付方式,增加医院或医生的责任等措施来控制医疗费用。保险机构也加强了对医疗机构的处方审核频率,把用药的疗效性和经济性作为考评医疗机构的重要指标。同时德国政府还把用药的效费比原则向制药企业进行推广,逐步改善国内的药品消费结构,这样也降低了国内的总体医药费用的不合理消耗。
  6、医保机构与医院和药厂的价格谈判机制也根本上控制了德国整体用药的成本
  德国的医保机构在药品价格上享有更多的自主谈判权,可以直接主导与药厂和医院的用药和相关医疗服务的价格谈判。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督促药品生产商尽可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将通过竞争机制使药品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化和灵活化。
  7、完善的医疗门诊制度也有效遏止了药品和医疗服务的资源浪费性消耗。
  在德国,最高级的大型医院不承担门诊治疗任务,大量的门诊患者由私人开业的社区或家庭医生承担。患者只能先去看社区医院或家庭医生,如有必要,再由社区全科医生开转诊单到专科医院或大医院就诊。这样就大大节约了综合医院的人工、器械等成本。而德国医院近几年很少更新医疗设备,所以尽管德国医疗设备生产水平很高,但80%以上都用来出口。
  近两年来,尽管德国药品销售市场整体有所下降,但因为这几年德国人患癌症的人数增加,所以治疗癌症和部分威胁生命疾病的药品销售额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