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探析医药市场的走向

日期:2011-08-26   来源:www.qgyyzs.net   阅读数:509

  药市近期疲软走迟、药价降多升少、人心涣散、人气低落,药市将走向何方?很多人迷失方向,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又该怎样前行?记得去年中秋节前,药市火爆、人气鼎沸,当时我就预感到药市要回落,并写下“药材市场几乎疯狂,涨价幅度出乎想象,外来游资势不可挡,涨价品种轮番上场。忠告:赚取莫忘赔钱;经验:疯狂过后是灭亡;奉劝:高价品种早出手;教训:赚了行情没赚钱!”的信息发给了一些朋友与同仁,提醒、告诫、共勉,若不是去冬今春连旱,今年灾情不断,药市早就回头了。面对现在药市疲软,笔者再次与大家共同探讨药市、研究其下步走势,并力争从中找出出路与对策。

  药市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在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中药材价格一路飙升,步入为期两年的连续上涨通道。此次中药材涨幅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堪称近十年之最。让我们首先来回顾与研究一下其上涨的原因。

  第一部分:药市连续强劲上涨探因

  以中药材天地网编制发布的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综合200指数为例,2009年初还在1000点左右,今年最高已上涨至2900点附近,累计涨幅近两倍。为什么中药材价格,会在这长达两年的时间中,持续强劲上涨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五大因素起助推作用。

  第一、生产成本增加。中药材生产成本包括:土地成本、生产资料、用工成本、运输成本、仓储费用、资金利息等,近几年这些成本,均随着国内通货膨胀而同步上涨。

  第二、需求量增加。中药的价值被越来越多人认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养生的兴起,促使中药材需求进一步增加。一些疫情造成短期内某些药材需求量猛增。如2003年“非典”、2009年“甲流”,均使部分中药材用量增加、价格上涨。

  第三、“报复性反弹”。在2009年以前,国内药市行情,经历了长达十年的低谷,造成中药材基础生产的全面萎缩。据2008年调研数据,国内中药材的种植面积与2000年相比,萎缩幅度超过30%;野生药材资源的枯竭,问题也日益严重,超过40%的野生药材面临短缺的困境。中药材供不应求的长期积累,反映在价格上,就是强劲的反弹。

  第四、灾害天气频发。中药材和农副产品一样,其生长大多受天气影响,近年频发的灾害天气,使很多药材受灾减产。如2010年上半年的旱灾,云贵川中药材种植受到严重影响。去年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旱涝交替,今年北方几省5月以前的冬春连旱等,均造成部分药材的大幅减产。

  第五、提前储备与游资炒作。当部分品种供求关系出现变化时,一些原料使用厂家为规避高价,便提前储备、一进就是两年用量,这无形中给供不应求品种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涨的作用。另外,一些社会闲散资金的流入药市,并引入股票操作理念,盯上了盘子小、用量大、多年生、产地单一、耐储藏的中药材品种,作为其炒作对象。他们利用供求矛盾的预期、自然灾害和疫情等各种题材,制造舆论,囤积炒作,使得某些品种连续上涨、价格翻番。

  第二部分:拐点显现,药市后势何去何从

  从今年七月份开始,中药材升少降多,中药材天地网综合200指数开始回落。近日指数已跌至2678.33点,比最高时的2900点下跌了7.6%,目前仍在2700点附近徘徊。拐点己经显现,后市将何去何从?

  我们知道:中药材的价格是由生产和需求决定的,价格的高低是由供需矛盾造成的。中药材的生产(供给)受土地、生产资料、劳动力、生产周期、同类商品价格(主要是粮食价格)等生产要素所决定的。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政策决定了中药材生产是千家万户、大群体小规模、无序化的种植,中药材生产的无序性,造成了中药材产量的忽高忽低,质量的参差不齐。中药材的生产周期,又使它不同于工业产品的机械化大生产,中药材的生产时间很长,少则半年,如泽泻、补骨脂、草决明;多则4-5年,如丹皮、白芍;甚至更长几千万年,如龙骨、龙齿。因此我们说中药材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源,资源就有它的稀缺性,它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而中药材的需求是相对刚性的,如中成药大多是组方生产的,它的用量不会因中药材便宜或昂贵来增加与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