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医药零售的六个风口与九大升级方向

日期:2017-12-14   来源:医药经济   阅读数:308


2017 ——面临政策与市场双重影响

2017年是医改政策密集出台和落地的一年,与往年一样,药品零售业的发展受到了政策变化和市场变化的双重影响。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药品零售企业把握医改契机,创新服务模式,拓展增值服务,有的以网上药房、中医馆、药(美)妆店、品牌专卖店、DTP药房、药店联盟等多种形式,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有的参与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开展社区配药点建设、处方外配、药房托管等院店合作业务,进行了很多探索。

政策篇:六个发展风口

1.两票制。“两票制”不直接作用于药品零售业,但“两票制”打击了挂靠走票,制约了药品带金销售的洗钱程序,有利于遏制药品销售的回扣贿赂,推动药品中标价和二次议价的价格下降。虽然药品生产企业的出厂价由低开变成了高开,虽然税务部门检查发现药品销售费用依然居高不下,但医院药品进价将进一步低于药店。

2.基层医疗机构逐步增多。为了方便群众看病,国家推行分级诊疗,以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但在各地的方案设计中,并没有考虑到零售药店和利用这些既有资源进行集约化的安排,而是建设和完善了许多带药房的卫生站(所)。这就等于使用财政资金,建立了许多新的零售药店。这些药店位于医疗机构内部,其药品的销售能力根本不是社会零售药店能比拟的。目前社区医疗机构已经更多地成为参保人员配药的主要渠道,其收入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

3.零差率继续发酵。且不论医院药品采购中的行政压价、招投标竞价、二次议价形成的医院低进价,仅仅医院药品销售零加成,就使零售药店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药店的设施设备投入、人员工资、铺底资金、经营损耗、缴纳税金、投资者利润,都必须靠进销差价来获得。医院施行零差率,药店还有进销差价,从而使很多药在医院的价格比药店还低,这种在财政扶持下的竞争方式,使药店生存愈发艰难。

4.降低药占比。在管控下,现在大医院的药占比已经由40%向30%靠拢,通过院外配药降低药占比,不仅打开了处方外配的口子,也有利于医药分开。商务部统计显示,2016年医院药品销售占整个药品消费终端市场的比重已经下降到了71%,2017年上半年医院用药总金额增幅仅1.08%,零差率及药占比控制功不可没。

5.放宽医保定点。2009-2014年,全国医保定点零售药店数已从9.6万家增加到19.4万家,医保药店在总店数中的占比也从24.7%提升到44.7%。2015年医保部门改医保定点审批制为协议制,一些地方取消了距离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一些不合理的限制,医保定点药店数量的增长,既方便了群众购药,也有利于药店的生存发展。

6.剥离门诊药房试点。国办1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门诊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购药,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具备条件的可探索将门诊药房从医疗机构剥离。”医院取消门诊药房的改革,符合医药分开的方向,但必须彻底切断医院和所剥离药房的机制联系,要防止名义上剥离、实际上托管的假医药分开。

市场篇:六大创新性探索   1.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药店的需求不再仅仅是购药,早已扩展到了健康咨询、小病自治、保健养生、器械及化妆品购买。由于药店的行业形象较好,可信任度较高,而到医院流程太繁琐,所以,除了大病、重病外,群众更愿意到药店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2.电子商务逐步推开。整个商品零售业逐渐形成纯实体(传统)商业、纯电子商业和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新零售)三足鼎立、各具优势的局面。其中,新零售是一个爆发点,药品零售业也不例外,传统的药店如何适应?是一个新的课题。

3.连锁率加快提高。十多年来,我国的药店总数、单体店总数和连锁企业、连锁门店都在增加,药品零售连锁率一直在缓慢提升。而2014年起出现了新的变化:总店数基本不变,单体店数下降,门店数上升,药品零售连锁率快速提升。2016年末,连锁率已达49.37%,接近“十三五”规划50%的要求,最大连锁企业的门店数已达4085家。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竞争中的规模效应显现、基层医疗机构药房的挤压、药品连锁企业经营理念的改变、国家政策的倾斜、医保定点的选择要求等。

4.集团化加快形成。2016年末,全国药品零售百强企业拥有的门店数已达54391家,占全国药店总数的12.2%;销售总额达1070亿元,占零售市场总额的34.07%,占比上升5.27个百分点,入百强门槛已从上年的1.1亿提升到1.4亿。同时,药品批发企业进入零售领域、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兼并联合扩大规模等集团化改革也不断推出。预计今后药品零售业的集中度提升仍会继续。

5.联采分销有新进展。前些年药品零售企业推出了“联采分销”的合作经营模式,在保持单体药店分销优势的前提下,形成联采的规模优势,但由于多方原因,效果不很理想。2017年,联采分销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协会化,提供联采团购服务平台;实体化,组建公司直接订单药品生产企业;网络化,建立成员之间的实时紧密联系,将“互联网+”融入医药营销、团购模式;扩大合作,探讨药联体和医联体的协同配套。远期目标则是健康管理、医养结合,期望这些改革能够取得成效。

6.非药品经营缓慢扩张。2016年,全国药店非药品经营比例为19.8%,这一比例与国际药店业的30%还相差不少。受一些地方医保部门的限制,目前难以按实际需求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国医疗服务需求和保健需求总规模约为6400多亿元,其中医疗服务4400多亿元、保健2000多亿元。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疾病的预防,催生了预防性药物和保健用品的大量需求,也催生了药店的多种经营、一站式购物。

2018——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积累多年的改革发展,推动全国的社会形势、市场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我国各个具体领域矛盾变化的提炼、归纳、汇总。这一主要矛盾在药品零售业是如何体现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在以人为本理念、安全经济方便理念、重视未病防病理念、小病自治理念、关心全面健康理念的指导下,日益增长的群众社会购药要求。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药品零售业在终端消费市场的占比偏低;零售药店受到的政策限制较多;零售药店的规模比较小、集中度比较低、(行政干预下的)布局不合理、自身服务有欠缺、新零售进展慢。

因此,2018年,药品零售企业应当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适应国家“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的健康中国战略,适应国家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医药分开,各司其职

经过了“反对医药分开”和“虚假医药分开”两个阶段,政府和社会形成了共识,开始了虽然缓慢却坚定的医药分开实践。两票制、零差率、降低药占比等医院改革有利于医药的分开;剥离医院门诊药房,比药房托管更加贴近医药分开;紧闭的处方外配闸门正在松动。相信2018年这些措施将更加深入,同时,也期待有新的真正体现医药机制分开的改革推出。

2.支持零售药店承办卫生服务中心

近年来,国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推进分级诊疗,加快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但在总体设计上,沿用了政府包办的传统思路,忽视了现在遍布各地的零售药店,不分地域情况,重复建设,一律包建小而全的内部药房。内部药房建成后,使用率不高,功能还不如药店,而建设投入和运转成本却很高。特别是库房、设备、铺底、损耗、人员工资、消耗少导致药品易过期等,都是问题。这种做法不但与医药分开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也浪费了公共资金的投入。现在国务院文件已经要求剥离医院门诊药房,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停止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药房,已建成的应尽快剥离。可以由零售药店来承担药房功能,甚至与街道社区联合承办卫生服务中心。

零售药店接手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一方面,可以配备医师、药师、营养师、美容师、健康管理师,建立和大医院、专业医院的业务联络,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实施会员制,建立会员健康管理档案,对会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医药服务和普遍性的健康服务。将中心建设成为一个社区健康服务平台。

3.连锁率和集中度继续提高

随着城市的扩大、人员的集中、交通的方便,药品零售连锁率还将继续提高。政府要鼓励药品零售企业增加门店数量,支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合,支持药品批发企业发展药品零售,以提升药品零售业的行业集中度。这不单是经营规模扩大的经济性要求,也是药品销售及服务质量的安全性要求。同时,要防止因为政策失误而导致连锁门店退出成为单体店、直营门店退出成为加盟店。

4.支持药联体和医联体的经营合作

药和医之间,是一个彼此不能分开的共生体,无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