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药品集采只是开始!

日期:2023-03-22   来源:巨变潮WAVE、医药健康资讯   阅读数:489

中国药品市场中,仿制药是市场的主导力量。我国药品批准文号高达18万个以上,其中95%以上是仿制药,仿制药占了药品批文的大壁江山。市场虽大,但却存在很大弊端。

1. 仿制药质量低下

在欧美市场,对于超过专利期的药品,药厂多会主动降价,否则就要被疗效相当的仿制药占领市场。如经典的“蓝色小药丸”万艾可在专利到期后,在泰国降价约30%;澳大利亚每粒售价不到20元人民币。

2014年,万艾可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不降反增,增幅达47%。

原因在于,中国的仿制药“太给力”了。

2015年之前,我国几乎没有推行仿制药与原研药等效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导致仿制药的疗效一言难尽。

因此,许多国外药品专利失效后,在中国市场仍然赚得风生水起。

2. 仿制药质次而价贵

在美国,仿制药处方量占比超过90%,销售额占比不足20%;在日本,仿制药处方药数量是原研药数量的2倍多。销售额仅为原研药的不到1/5。

而在我国,仿制药处方量占比88%,销售额占比却高达58%。

大家做仿制药,都是在玩销售,没人在乎科技含量和真实效果。药品集采之前,国内需要进行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多达4000个品种,但其中不到300种的基药品种,却有高达70%的文号。

基药品种指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这类药品的特点是生产工艺成熟。通俗来说,技术含量低。于是,无数的厂家涌入低门槛的品种上疯狂“掘金”。

据2016年健康时报报道,通过对样本医院3年间药品销售使用情况分析,21个品种有超过100家生产企业产品上市流通,70个品种均有50—99家生产企业产品上市流通。如此一来,批文成功申请下来后,搞定几家医院,赚得盆满钵满的乱象,比比皆是。

药品集采针对这一乱象精准指导:

首先,药品集采要求药企进行一致性评价,品质要对标原研药品,提升药品质量,否则无法入场游戏。

其次,集中带量采购,走的是直采模式,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挤掉药价当中的水分。

最后,以价换量的路子势必带来市场集中度的提升,使医药企业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以量换利,或加大研发做创新药。而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会催生“强者游戏”,有规模的大型企业更快占据市场。

有人曾经质疑,药品集采是中国向计划经济时代的倒退。但如果换个角度看,其实恰恰相反。“公”字头领衔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下,使国家力量在医疗资源的支配上拥有主导力量,从而形成一个“天然甲方”。甲方利用海量的需求优势来进行供应方的优化筛选,这恰恰是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的正常体现。实际效果也证明了,这是一条卓有成效的创新之路。

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其中指出到2025年各省以上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品种要达到500个以上。这也意味着,药品集采将作为一项基础的、长期性的制度而固定下来。而这条路,远不止于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