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这个“救命药”第三季度收益增23%,却有超六成在依赖进口!

日期:2023-11-16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智通财经、药春秋   阅读数:257

血液制品白蛋白,是失血性救护等场景下的“救命药”。

白蛋白,全名为血源人血白蛋白,属于血液制品。血液制品是从健康人血液、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中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用于治疗和预防的蛋白或细胞组分的生物制品的统称。

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蛋白药物的销量中,白蛋白约占40%。据悉,白蛋白是多种疾病不可或缺的治疗药,医院临床的急救药和重症患者的必备药,生物医药必不可少的原料、辅料,在疫苗生产、细胞培养基等领域也被大量使用。

据智通财经报道,2023Q3,血液制品板块(申万三级行业分类,下同)的单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在所有板块中增速最快,相较2023Q2增速明显提升;单季度营收环比增长6%,进入2023年以来环比增速逐季提升。

然而,据新华社消息,近年来我国每年临床使用的相关产品中超过60%依赖欧美国家进口。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人口基础大、老龄化趋势明显、对应适应症不断增加,对白蛋白的需求亦随之加大,实现自给自足,对提升生物安全、守护百姓健康、缓解市场矛盾等具有深远意义。

据悉,我国血液制品工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国内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约有25家,合计产能约为年处理血浆1.6万吨,而2022年我国采浆量仅1万吨左右。业界估算,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年供应量至少要确保2万吨血浆。

但是,原料血浆不足导致我国国产白蛋白供应不足。因此,为了改善这个“缺口”,目前除了国内多地企业在生产以血浆为原料的血源人血白蛋白之外,吉林通化、湖北武汉等地生物制药企业正研发重组人白蛋白,即替代以血浆为原料的“人造白蛋白”。

重组人白蛋白,是在发酵罐里由基因重组技术改造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再经纯化制成的生物工程制品。这种“人造白蛋白”利用毕赤酵母细胞表达平台研发和生产,不含动物源成分。

根据相关人士介绍,安睿特重组人白蛋白项目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Ⅰ期临床通过对健康受试者使用试用药物以确认安全性;Ⅱ期临床对照已上市产品,通过首都医科大学等11家机构参与的多中心试验,以证明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Ⅲ期临床主要针对更大规模的受试人群。

通化安睿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涛介绍,一期工程全部达产后,公司年产能可达100吨,有望替代国内白蛋白市场15%的需求,还有望出口俄罗斯、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等地。

除此之外,血制品行业具有很高的政策壁垒,因此优质的股东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近年来行业内多个企业的股权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2023年10月,派林生物的实控人变更为陕西省国资委;2023年6月,卫光生物公告光明国资局与中国生物拟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设立后中国生物成为卫光生物的间接控股股东;2021年11月,华润医药成为博雅生物的控股股东,国务院国资委成为最终实控人。

随着血制品行业内多个企业股东实力的持续提升,优质血制品资产的竞争力将持续提升,战略发展路径将更加清晰,未来中国有望出现多个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血制品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