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告别野蛮生长 深圳社会办医又一季

日期:2014-04-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阅读数:352

4月16日,多个大型招聘网站上出现了“深圳美中宜和妇儿医院”的招聘启事,招聘职位不仅包括妇产科、儿科医生等职位,也包括市场总监和市场部医学经理。

这显示,这家知名高端私立妇儿医院很快就将开门营业。尽管此前该医院设立曾引发邻近小区居民不满。

去年1月,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批准深圳美中宜和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深圳南山区南新路2059号、一栋6层楼高的厂房里筹建这家营利性医院。

小区的居民遂向地方媒体投诉称,无意中看到政府部门的这则批复,才知道自己家门口要建医院。业主们提出担心医院带来“晦气”,手持《深圳市医疗机构选址指导意见》,认为当地方圆500米范围内,已经有了“南山区田厦社康中心”、“德林门诊部”,没有必要再设置这家医院。

这曾是社会资本在深圳开办各类非公医疗机构面临的障碍之一,选址问题。

所幸的是,今年4月1日,深圳市卫计委在其网站上发出通知,删除《深圳市2010-2015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新增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诊所和门诊部)之间要按照《深圳市医疗机构选址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服务半径重叠”的条款。同时,废除《深圳市医疗机构选址指导意见》(2013年版)。

“我们当时来的时候是要间隔1000米以上,后来缩短到500米,现在干脆取消了距离限制。”从北京协和医院辞职后到深圳创办卓正诊所的“明星”医生朱岩,感慨这两年深圳对社会办医的开放尺度越来越大。

实际上,深圳移民城市的特性使得深圳早期的公立医疗资源严重短缺,成为民营医疗机构“野蛮生长”的沃土。

记者走访发现,近年,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好转,以卓正诊所为代表的、精英医生开办的医疗机构,正在引领深圳非公医疗机构走向高端化。

这其中蕴含着让所有关注中国“医改”及医疗行业从业人员十分欣喜的变化:一方面,医生诊金少则300元,多则800元,回归靠医疗技术吃饭本位,重新获得从业尊严;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尽管从未做广告,但卓正新开的诊所一两个月就达到满诊状态,有望提前两年收回投资。而内地首家港资医院,即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运行刚一年,已实现收支平衡。

未来深圳还有望引入恒大哈佛医院、万科投建的高端少儿医院以及美中宜和的第二家医院。从规划来看,2015年,深圳要成为国际知名的生命信息和高端医疗服务中心,国内重要的健康管理和养生休闲服务中心,而这些都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的领域。

“放开-收紧-放开”的深圳节奏

针对非公立医院的“普惠”方案可能近一两个月出台。

深圳是国内最早将医疗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城市之一。

“还有民营医院?”上世纪九十年代,刘江宁带着这样的新鲜感从部队医院辞职加入闯荡特区大军,如今他已是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的执行院长。

他回忆,那时深圳人口大量膨胀,但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却是按照户籍人口配置,所以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各种民营医疗机构可谓“野蛮生长”。如今在国内近10个省份乃至海外都有分支机构的民营医疗行业巨头、博爱集团就是在深圳起家。

资料显示,鼎盛时期,深圳民营医疗机构超过3500家。但在逐利导向下,这些机构医疗质量参差不齐,医疗事故甚至是“被性病”丑闻频出。

面对这样的情况,1996年,深圳市政府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实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若干规定》。作为深圳第一份涉及民营医疗机构管理的正式文件,它提高了审批门槛并将所有民营医疗机构收归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随后,一大批不符合资质的民营医疗机构也被陆续清理出市场。

到了2000年,深圳民营医疗机构数量降到300多家。

此后十余年间,一方面深圳民营医疗机构牌照成为稀缺资源。非法转让牌照一度成为业内的“公开秘密”:一个诊所牌照动辄叫价几十万,一个门诊部牌照甚至要价上百万。

另一方面,公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行。截至2009年,全深圳有了625家社康中心,基本实现了社区全覆盖。

与此同时,深圳市政府多次对《深圳经济特区实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若干规定》进行修改,每次都在减少限定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到几乎改无可改的时候,2010年12月,深圳市人大废止了这一规定。这在当时被深圳卫生行政部门形容成“套在民营医疗机构身上的枷锁被彻底砸断。”

2010年到2012年,深圳用了2年时间,将诊所和门诊部的审批权限一一落回到了区一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同时,深圳还出台《深圳市2010-2015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及《深圳市医疗机构选址指导意见》,虽然后一份文件刚刚因为阻碍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而被废止,但在当时,这些文件因为明确了医疗机构的设立条件,而被认为是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开闸。

2013年7月,深圳还传出消息,已上报《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将在全国率先破冰,打破公立医院对医生资源的垄断,利好民营医院的发展。

但此后,这一文件被暂缓。当时,深圳市卫计委医政处处长廖庆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是因为国家层面也正在酝酿相关政策。

去年年底,经过近两年的酝酿,深圳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三级医院的若干规定》,因其提出在用地、税收及日常运营补贴方面给予重大优惠,而备受关注。

在用地方面,深圳将此前原本规划为公立医院的四块医疗用地拿出来,希望按照医疗用地的优惠政策出让给有三级医院管理经验的民营资本开办三级医院。此外,新建或扩建的民营三级医院上年度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的40%也将返还给医院。

当然,参与竞投的民营医院被要求承诺承担不低于5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一规定的意义还在于,政府的补贴模糊了公立和非公立的性质。

今年深圳将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加快这四块土地整备,使医疗用地尽早进入招拍挂程序,另一方面着力完善相关实施细则,加强对社会办三级医院办医主体的资格审查,加快政策落地。

尽管这四所新建医院还没有进展,但上述意见出台之后,深圳市华侨医院积极申请成为深圳第五家民营三级医院。

该院院长王成友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该医院将率先受惠上述补贴优惠政策。“我们现在就在等有关部门前来核查床位,继而发放补贴。”据了解,该院新增了550张床位,有望获得5500万补贴,“这对我们来说还是挺大的数字。”王成友说。

此外,记者近日从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独家获悉,深圳市正在操办的、针对所有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普惠”方案可能近一两个月出台。

回顾深圳30余年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这其中经历的“放开-收紧-放开”的过程。

区位优势与定位

“不会去打广告,更多靠口碑吸引客户。”

深圳的新一轮社会办医,明显有了新特征:借助香港区域优势和高端定位。

林顺潮是香港乃至世界知名的眼科医生,受惠于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框架协议,包括医生在内的专业人士,可以直接使用香港的执业资质在内地执业政策,大约一年前,他选择在离香港最近的深圳开办了一家香港独资高端眼科医院。

虽然公立医院不足,但深圳拥有一所不错的公立眼科医院,且在希玛之前,深圳也有爱尔眼科(300015,股吧)及其他民办眼科医疗机构。纵然如此,这间医院亮相首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

当然该医院的看诊收费也很高。最贵的林顺潮的诊金:首诊800元,复诊400元。“林医生的诊金最贵,但病人却是最多,这说明市场对我们这种模式非常认可。”该院执行院长刘江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医院开办一年来,共接待了门诊量1.5万多人,其中约三成来自内地其他地方。

尽管受限于深圳角膜捐赠库暂时不对民营医院开放的限制,医院开业一年来并未实施一例角膜移植手术,但其他手术也做了1500多台。

刘江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开业一年来,医院已做到了收支平衡。如果未来医院口碑不断积累,且如能被纳入医保支付体系,盈利状况还将有所提升。

无独有偶。2012年由北京协和医院辞职医生朱岩参与创办卓正诊所也显现出良好的经营能力。目前卓正已经在深圳开办了三间诊所,且很快会有一家新诊所在罗湖开业。

这背后是一群精英医生希望通过自己的技术和劳动获得阳光合理回报,不过度用药的理念逐渐被深圳市民认可的过程。

卓正的儿科是最早起步、目前也最受欢迎的板块。在这里,虽然首次看诊的诊金远高于公立医院,且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