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廉价药品退市的背后

日期:2014-05-14   来源:   阅读数:585

人们会开始发现,很多便宜又实惠的基药,市场上已经买不到了。在这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

我们知道,国家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为了改变药价虚高等状况,让人民使用上能接受的价格的药品,从而降低人民的医疗费用而推出了基本药物制度,并对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价格进行控制,设立最高限价。但是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不少药品并非独家药物,且最高限价本身就比较低,药厂由于议价能力差导致中标价格过低从而停止生产的状况并不少见,这种情况被业界称为“中标死”。进入基药目录的非独家品种竞争激烈,企业之间会拼价格,本来的利润空间就很小。而中标后还要面临无休止的降价,因为此后每一次的招标,价格都只能低于首次中标价,而不能提高,药企一旦没有利润就会停止生产。

然而还是有些药企不遗余力地进入基药目录,但进入基药目录并不见得是件好事,这还得看药品的价格和利润空间。很多的药企经营者明确的表示,基药市场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不招标等于等死,可是中标等于找死。可是药企为了生存,不得不去竞标。在竞标的环境下,独家的药物品种,只要进入基药目录就赚钱;非独家基药品种,进入基药目录后还需要进行二次竞价,竞争异常惨烈。

当大多数的药品生产企业顶不住药品竞标价格的太过低廉的时候,一部分选择的是减量停产,这样就出现了低价药在市面上越来越难买,量越来越少,甚至买不到的现象。还有另外一部分,相比停产的药品生产企业,个别企业甚至铤而走险,在原材料上做文章。我们还依然很清楚的记得,在2012年的毒胶囊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毒胶囊当然应该查处,但也值得反思。一家企业出现毒胶囊是个案,但有254家企业同时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是被逼的。再比如最常见的板蓝根冲剂,国家抽检了14个厂家的板蓝根,其中6个厂的产品中根本不含板蓝根成分。所以说,一味地追求廉价是行不通的。

那么,当我们发现低价的药品实惠的药品正在发生退市的情况时,我们也要清楚,廉价药品短缺,缘于企业生产成本的问题,成本逐年上升,低价药品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在招标压价及零售价格不能灵活上调的影响下,低价药品生产企业的供应意愿下降,而受“以药补医”的影响,很多的医院也出现了缺乏使用低价药品的积极性。

就在不久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要求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方式,取消针对每一个具体品种的最高零售限价,允许生产经营者在日均费用标准内,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或调整零售价格,保障合理利润。降价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成本线。

现在,国家发改委从政府定价范围内遴选确定国家低价药品清单,并实行动态调整。各地可根据日均费用标准,确定本省(区、市)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清单。根据政策说明会上透露的时间表,国家层面的清单将于上半年出台。我相信,这对于停止低价药退市,是一个很好的政策举措。要控制医疗的费用,问题出现的不会只有一个,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追求不断的打压价格,只会造成药品制造企业的零利润问题出现,只有医药企业能有盈利,在合理的控制药品价格,严格的监督药品质量,才能确保人们的用药低价合理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