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按人体生物钟和时辰药理学科学服用药物

日期:2012-12-17   来源:   阅读数:2924


     临床实验表明,依据人体生物钟和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为适宜的服用药物时间,可达到以下效果:减少毒性和规避药品不良反应;降低给药剂量;顺应人体生物节律变化,充分调动人体积极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因素;增强疗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血浆峰浓度;节约医药资源;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尤其对下列药物,选择最佳给药时间,可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宜于早晨服用长效的抗心绞痛药。抗心绞痛药的疗效亦有节律性,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硝酸酯类药于上午服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强度不如前者。

     药物吸收实验证明,早晨7时服吲哚美辛比晚7时服药的血药浓度峰值高,所以早晨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比晚上给药时不良反应大,建议晚上服用吲哚美辛;而肠溶制剂服后需3~4小时才达血浆峰值,如上午服用则不能起到最佳保护作用,且18~24时是人体新血小板生成的主要时段,晚餐后(餐中)30~60分钟是服用最佳时间,但应控制血压90/140mmhg(否则易致出血)。

    以双盲、随机测定对皮内注射组胺引起的红斑、皮疹为指标,证明抗组胺药在早晨7时服较下午7时服用发生的效应较慢和较弱,但反应时间较长;晚间过早服药,其抗组胺作用在次晨极低。晚上注射赛庚啶,过敏反应被抑制6~8小时;早晨7时用药则抑制时间可达15~17小时,故晨起用药可事半功倍。

    早晨9时与晚上9时分别口服地西泮的血浆浓度比较,早晨9时的血浆药物峰浓度高,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短。

    抗高血压药人体血压由于基因、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自主神经活性的不同,血压类型可分为杓型(pippers)、非杓型(non-dippers)、反杓型(reverse-dippers)和深杓型(extreme-dippers)等。而大部分患者具有晨峰现象的“杓型高血压”,从晨起收缩压迅速升高20~50mmhg,舒张压升高10~15mmhg,在上午8~10时达峰,而晚上则开始降低,于睡眠时降至低谷,至次日凌晨2~3时最低,即“一峰一谷”,血压由日间峰值降低10%~20%。或有些患者血压出现2次高峰.分别在上午8~10时和下午14~16时,即“双峰一谷”。经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血压高峰前给药的降压效果是最好的。如是“杓型或深杓型”患者可选择早晨服药(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培哚普利、拉西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依那普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索他洛尔等),对“双峰一谷”者可在下午补服1次短效的抗高血压药(可乐定、双肼曲嗪、普萘洛尔)。如是“杓型高血压”者,为避免血压过低(尤其是舒张压决定组织灌注水平的),血流和血氧灌注不足,则不宜在睡前或夜间服药。

    阿司匹林普通制剂于早晨6~8时服用,可具下列优势:药效高,体内排泄和消除慢。早晨6~8时自主神经活动增强,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高,人体应激反应增加、血压增高,血小板聚集力增强;早晨对由二磷酸腺苷所诱发的体外血小板凝聚集反应具有拮抗作用;晨起服用可与心肌梗死发作的频率、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和发作峰时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