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保健食品信誉危机四起 市场混乱监管应更加强

日期:2010-07-31   来源:   阅读数:939

   从“中华鳖精”事件开始,再到“三株口服液”、“核酸风波”等等,中国的保健品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爆发了严重的信誉危机。新的规定把过去很多没有界定清楚的界定清楚了,理顺了不少体制问题,将对保健品行业乱象的治理具有积极的影响。
   家住团结湖南里的王阿姨打开家门,门缝立刻掉落下一张印刷精美的保健品宣传单。王阿姨想都没想,直接把宣传单扔进了垃圾桶。她对记者说:“隔三差五地就有人往门缝里塞各种保健食品的宣传单,有的产品自称能防癌、增强免疫力,有的自称能治心脏病。现在媒体上经常报道和保健品相关的违法案件,你说保健品宣传的效果我是信还是不信?”
   在亚运村一家大型超市中,记者看到,食品区里摆放了各种保健食品,让人眼花缭乱。看到记者驻足,一位导购立刻上前热情询问记者需要哪类保健产品、送人还是自用。记者回答送人用,希望导购能详细介绍一下,导购便按照性别年龄逐一介绍起来:“送老人最好送改善睡眠和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脑白金就很适合;如果是女性就送补血益气的产品,‘太太’是老牌子了,种类也多,各年龄层的成年女性都有适用的产品;给孩子吃的就得吃补充营养又能健脑的‘忘不了’,卖了这么多年销量一直很好,孩子吃了成绩提高特别快,最近学校都在考试,很多家长来买,都快没货了!其实,吃保健药不能临时抱佛脚,得长期坚持吃才有效果。”看到记者犹豫,这名导购又介绍,他们这里的保健食品平均每天有几十份的销量,而节假日一天卖个一二百份没问题。“保健食品包装一般都很精美,人们走亲访友送保健食品就比较体面。”导购说。
   但是,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对《北京科技报》透露,这名导购介绍的“忘不了3A脑营养胶丸”其广告分别在2001年、2005年到2008年被国家卫生部、辽宁省食药监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示为违法保健食品广告。这主要因其广告存在夸大宣传,误导了消费者的问题。国家卫生部批准其功能为改善记忆,但厂家宣传则为“提高学习成绩,消除头晕、头痛、失眠等情况”。此外,由于脑白金中的主要成分为“褪黑素”,这是一种抗性腺激素,国际上对与“褪黑素”是否适合人体长期摄入存在很大争议。并且,“褪黑素”非一般营养品,不是多多益善,也不是人人都适合摄入。因此,脑白金广告也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很多地区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为违法保健食品广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健食品销售员告诉记者,保健食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出现至今,打虚假广告、添加违禁成分、未获批准文号就上市等问题一直伴随着这个行业。曾经销售火爆的三株口服液、脑黄金、太阳神口服液等保健食品如今在市场上已经销声匿迹。但是,拥有类似问题的新保健食品却一波又一波地不断涌现。中国保健协会2008年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老年人消费占50%以上。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现象,有相当比例的保健品为假冒产品,还有一些保健食品随意加入违禁药物。民众对保健品的不信任率为53%,非常不信任则达到了34%。
   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如此混乱?
   “根源就是缺乏监管,也就是保健食品市场没有正规的游戏规则。”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告诉《北京科技报》,他希望从6月1日起正式生效施行的《食品安全法》能给目前尴尬的保健食品行业带来希望。
   王大宏坦言,在1996年之前,国内当时的情况是,几乎没有一家保健食品企业不做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事情,这也包括正规的企业在内。企业是否诚信那时并不重要,消费者关心的只是保健食品有多大功能,能使自己不得什么病或能治疗什么病。由此,滋生出了一些制假、售假的个体企业,“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和“包治百病”的产品比比皆是。据悉,1994年全国保健品生产企业达6000多家,品种2.8万个,年销售额达500多亿元,保健品市场几乎成了中国最庞大的市场。
   “其实,夸大宣传、虚假宣传这些问题不能全归咎于企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健食品销售商告诉记者,很多药店也在销售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究竟是食品还是药品?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不仅困扰着消费者,也困扰着保健品生产企业。以前,国家对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是按照药品的审批程序来做的。就是用新药的标准来衡量保健食品,只是在疗效上会降低一些要求,比如要求药品的疗效必须达到5个,保健食品只要求达到2个就行。“为什么在审批的时候用药品的标准要求我们,而让我们按照食品来销售。”这名销售商说。“保健食品这个名词是中国特有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只区分了食品和药品,并没有保健食品这一类别。但是,保健食品首先是食品,而不是药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何计国副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卫生部已经批准的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有24种,包括抗疲劳功能、抗辐射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记忆功能、延缓衰老功能等。此外,在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中,有少量产品还被批准了具有抗氧化、升高白细胞、改善微循环功能和防龋护齿等功能。这次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保健食品是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其宣称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必须经过权威机构的严格评价,并以此为据发布科学的负责的产品广告。这将改变以往划分不详的现状。
   王大宏告诉记者,从“中华鳖精”事件开始,再到“三株口服液”、“核酸风波”等等,中国的保健品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爆发了严重的信誉危机,全社会都对整个保健品产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排斥心理。1995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保健品生产厂家产量锐减,仅广东省保健品的销售额即锐减100多亿元,600多家企业相继倒闭。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在保健食品的监管上。王大宏说,在1996年之前,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可以说就是没有人监管。保健品市场出现混乱之后,对于该市场的监管也存在“铁路警察”——只管一段的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部门来牵头管理,卫生部门只负责注册、工商只管市场流通、技术监督局只负责生产监督。
   何计国副教授曾经调查过很多地方负责保健食品广告审批的防疫站广告科。“在保健食品存在问题最多的广告宣传环节,监管方面非常薄弱,经常是,小小几平方米的防疫站广告科,几个人负责全市的保健食品的全部广告审批工作,人手严重不足,就算只审批正规广告就够他们忙的了,更别说还要查处违法广告。”何计国说,由于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形形色色的虚假保健食品广告充斥媒体。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贾亚光说,这次《食品安全法》对保健食品行业的监管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一致。“首次明确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工作。工商、质检和卫生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保健食品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这将对保健食品行业的规范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贾亚光告诉记者,新的规定把过去很多没有界定清楚的界定清楚了,理顺了不少体制问题,将对保健品行业乱象的治理具有积极的影响。
   曾经多年从事保健食品行业的徐先生指出:“过去,保健食品市场的混乱还因为大部分保健食品企业并不重视科研技术,而把财力物力全部放在广告宣传上,捞到一笔钱后就甩手走人,择日再成立新品牌重演捞钱走人的把戏。这样的行为不重视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搅乱了保健食品市场,使消费者对保健食品丧失了信心。”此外,很多不法保健食品商会套用合法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以此蒙骗消费者,而消费者即使有监督意识去药监局网站上查询文号,通常也会一头雾水。因为一个批准文号虽然对应一个药品名称,但同样的药品名在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批准文号,同一个厂的一种药品可以有多种商品名,不法生产商便会以此为由哄骗消费者。
   国家规定的保健食品审批过程严格而复杂,而一些地区为了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对于保健食品的审批过程并不如规定的那样严格,有些厂商专门到这些地区去注册批号,有了批号,产品就可以卖到全国各地。并且这些地区的地方药监局和工商部门的检查也相对较为宽松,即使发现保健食品出现问题,也是能保则保,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另外,国家对保健食品市场进行的数次整顿都集中力量针对大品牌、大企业,而实际上导致保健食品市场混乱的祸源是中小型企业的不法行为。“我想,这应该也是保健食品市场持续混乱的原因之一。”徐先生说。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许洪民说,“业内流传这样一句话:‘如果经过药监局批准的保健品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那么未经批准的非法保健品的销售额就可达到45000亿元人民币。’”许洪民也认为,未经药监局批准的违法厂家,他们的产品未经批准就流通上市,以各种手段逃避检查,进行掺假、添加违禁药品、夸大保健食品效果、违规宣传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搅乱了保健食品市场的正常运作。“保健食品行业信誉危机也是造成保健食品市场萎靡的主要原因。”王大宏说,在公众眼中,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乱、骗。一方面虽然潜在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但消费者不敢买;另一方面投资商也不敢投,保健食品产业缺乏资本市场的支持。
   何计国副教授也认为,消费者不理性也是造成保健食品行业“鱼目混珠”的一个原因。有些消费者盼望保健食品具有这样、那样的疗效,希望通过吃保健食品来治病。一些非法企业正是抓住了消费者这种不理性的消费心理,夸大产品的功效,欺骗消费者。
   “对于那些一直存在不法行为的保健品生产企业来说,把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