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海南海口药企人才培养的“催化剂”

日期:2012-12-13   来源:   阅读数:343


   今年四月,铬超标胶囊事件曝光,海南省却风平浪静,该省是没有发现铬超标胶囊的三个省之一。

  “海南一共88家药品生产企业,海口占了73家。能做到这点,不容易啊,海口在2008年年初就进行了原辅料来源以及工艺与处方的核查。”前不久,海口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安全及医疗器械监管处处长刘忠向记者谈及此事。今天没有铬超标胶囊,不等于药品永远就安全了。企业才是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如果仅仅依靠监管工作保证药品安全,并不能堵塞来自企业的生产隐患。带着这种思考,刘忠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为海口市医药行业打造人才库。他说,作为监管者,不仅仅要监督企业是否规范生产,更要帮助企业培养能够规范生产的人才。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海口市局开始了药企人才培养计划。

   新修订药品gmp刚刚出台时,企业对动辄收费几千元的gmp培训趋之若鹜,他们太缺少懂得新规则的人。此时,海口市局打出为企业免费培训的牌子。“报名的踊跃程度可想而知。看似我们投入成本不少,其实帮助企业也是帮助我们自己,如果企业懂得gmp的人才越多,药品安全的风险不是越少吗?对我们监管不是越有利吗?”刘忠说。

   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总经理陈岚告诉记者:“我们新车间的设计图纸请药监局参加审评,因工艺设计缺陷被刘忠否决了,他非常内行,是一名专家型监管人员。”而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义弘对药监局的最大“意见”是,机构改革后,只有3个人的安监处来检查的次数少了。“说是检查,实际每次都是免费给我们员工做现场培训,这样的监管者,哪家企业不愿意他们多来几次啊?”陈义弘强调。

   随着新修订药品gmp的出台,专家型监管者刘忠又开始“越权”——建议药企在准备按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的新车间安排新来的大学生进行操作,培养他们既能准确操作生产岗位所用的设备,又懂得这些设备的安装、拆卸、保养与维修。“因为药品生产不同于别的,关键工作岗位操作人员不应是普通工人,而是高素质的技术操作工人,他们对设备的准确掌握以及能及时排除设备故障的能力,对药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线岗位都用大学生,企业的成本是不是太高了?”记者问道。

   “不会,他们就像星星之火,一旦成才,不管流动到哪家药企,都会把良好的质量意识和高效的生产技能传递过去,间接地带动整个海南医药行业的发展,此时受益的不仅是企业、监管部门,更是百姓。”立志辅助药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刘忠,坚定地朝着他的理想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