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2015年中国医药经济运行分析暨十三五趋势前瞻

日期:2015-12-30   来源:国家食药监总局   阅读数:361


1. “十二五”中国医药经济运行分析

1.1 医药工业产值保持中高速增长

截止到2015年5月底,中国共有原料药生产企业1897家,制剂生产企业4046家,拥有药品生产许可证7701个。“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3%。进入“十二五”,中国医药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加快,增速换挡。“十二五”期间的复合增长率为16.6%,比“十一五”期间高出6.7个百分点。

2015年1-10月,中国医药工业(七子行业[1])总产值22931亿元,同比增长11.6%,预计2015年将实现医药工业总产值28842亿元,同比增长11.8%。

1.2 医药工业利润增速放缓

“十一五”期间,医药工业利润的复合年增长为37.6%。进入“十二五”,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价格、成本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医药工业利润增速放缓到12.8%。2015年1-10月,中国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实现2130亿元,同比增长13.9%,比2014年末的12.3%略有提升。1-10月医药工业销售利润率达到10.00%,比上年同期增长0.4个百分点。

1.3 医药流通购销平稳

“十一五”期间,中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5%。进入“十二五”,中国医药商业购销继续活跃,医药商业总销售额年均增长16.8%。

2015年上半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84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为1682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比上年同期增长8.7%,增幅回落0.3个百分点。

医药流通企业中,药品批发类前百位企业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4595亿元,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3%,其中8家超过100亿元。而药品零售业的集中度提升进程较慢,2014年,中国药品零售连锁百强的集中度为42.1%,这与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015年连锁百强集中度达到60%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2015年上半年,药品流通直报企业(1200家)主营业务收入6581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回落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08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下降2.4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为1.6%,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0.2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为6.4%,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0.6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为5%,与上年同期持平。

1.4 三大药品终端分化明显

“十二五”期间,中国医药终端市场规模增速逐渐下滑,复合增长率为14.4%,比“十一五”的平均增速下降8.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3978亿元,同比增长12.2%。

医院终端仍是中国药品销售的第一大终端。“十二五”期间,医院市场药品销售额增速放缓,复合增长率为14.6%,占中国药品市场的68.7%,其中城市医院占中国药品市场的52.6%,预计2015年将达到7350亿元。随着分级诊疗的逐步推进,县级医院的规模增长较快,目前县级医院占中国药品市场的16.2%。预计2015年末,医院终端市场药品销售规模将增长11.8%。

第二大终端为药品零售市场,“十二五”期间,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增速逐渐下滑,复合增长率为11.7%。预计2015年零售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3119亿元,占中国药品市场的22.3%,增长10.3%。

基层医疗市场包括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和乡镇村级医疗机构,构成中国药品销售的第三大终端。“十二五”期间,第三终端的药品销售复合增长率为23.6%。预计2015年末基层医疗终端市场规模将增长20.9%,占中国药品市场的8.9%。

1.5 医药出口增速低位徘徊

2012年起,中国医药出口增速滑落至10%以下,近几年,出口增速依然处于低位徘徊。2015年1-9月,医药出口额达到422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4.3%,预计2015年全年将增长8%。

“十二五”以来,中国医药产品出口结构有所变化。2011年,医药产品出口以西药原料以及医疗器械为主,金额占比分别为达到49.4%和35.3%,2015年1-9月料比例下降到46.9%,医疗器械则略有提升,比例为35.9%。医药制剂的出口占总体出口金额的比重从2010年的3.8%提高到目前的5.7%。

未来5年,世界药品市场将保持4.8%的年均增长,而中国药品市场有望保持11%的年均增长,占世界药品市场的比重从2015年的20%提升到2020年的25.5%。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未来五年,是中国医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创新驱动力度的关键五年,需要充分把握全球当前医药创新发展的新特征。

2.1 医药行业高投入的特征依然不变

全球研发强度最高的礼来公司,其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7%。国内医药研发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强,分析中国药企创新力10强中,海正药业的研发强度为12.3%,已接近全球前10强的投入水平。从FDA历年的新药审批数据中可以发现,大多数药物的审批时间不超过10个月,这是全球新药研发提速的引信。最显著的就是鼓励突破性新药创制。2015年1~9月,FDA批准的27个新药中,突破性药物有13个,占了近一半,这13个突破性新药中31%是抗肿瘤药,且主要用于罕见病治疗。

2.2 寻找未满足需求的领域

2014年FDA批准的药物治疗领域中,抗肿瘤药和抗感染药各占9个。目前全球肿瘤新药主要集中在罕见病用药的研发上,临床对确切有效的抗肿瘤药物需求迫切。与此同时,2015年成为抗菌药研发的大年,超级细菌肆虐之后,美国将抗生素激励(GAIN)条款作为FDA安全与创新法案的一部分写入法律,那些获得QIDP资格认证的药品,在专利期外还享有额外5年的市场独占权。而中国是抗菌药使用的大国,长期的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耐药性比较严重,需要企业重视抗耐药菌的抗生素新药的研发。令医药研发人士感到鼓舞的就是,曾经沉寂一段时间的心血管系统重磅新药在2015年强势回归。2015年有望成为潜在重磅的药品有11个,其中心血管系统药物占了4个,包括全新机理的PCSK9抑制剂的新药。

2.3 第二波“专利悬崖”到来

跨入2015年,医药领域迎来第二波最严峻的“专利悬崖”,将有市值总额高达440亿美元的重磅品牌药专利到期。对2015年10大专利到期药品进行盘点可以发现,这10种品牌药总的全球销售额超过320亿美元。

2.4 生物仿制药迎来发展热潮

全球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市场在2015年将达200亿美元,到2020年超过550亿美元。尤其是抗肿瘤生物仿制药市场,约占全球生物制品市场份额的2%~4%。美国FDA于2015年3月6日批准了首款生物仿制药之后,陆续有生物类似物在等待FDA的审批。

2.5 药物研发的全球跨界合作

当前跨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模式已从以往耗巨资在本土建立研发中心转而趋向精简研发部门,裁减研发经费,建立小而灵的药物研发执行单元,加大研发外包,引进候选药物。跨国药企开始关注小病种、孤儿病种,并转移研发中心到人才、创新能力及医疗资源富裕但成本相对低的城市,如中国上海、北京等。目前比较流行的趋势是“VC(风险投资)+IP(知识产权)+CRO”的药物创新模式,这种立体的集成创新模式已经在国内催生出一系列的新型研发孵化器。

2.6 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特色的创新实践

中国式药物创新创业孵化器是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特色的新实践,比较引人关注的有先声药业重点投入打造的创新药物“百家汇”模式,从全球近400个项目中海选新药,吸引了40多个本土医药创新创业公司入驻。另一种比较活跃的形式则是设立新药基金。国内还有几家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新药转让给外企,例如百济神州先后转让两个抗癌新药给默沙东公司,为国内新兴的小微医药创新研发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研发链条的现实路径。

中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三五”重点任务布局中,对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临床急需药物制剂、国际注册药物研发、重大核心技术研究和前瞻性新技术研究等五大方面提出了五年研发目标,并提出重点开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十大品类,强化源头创新和转化研究,创制重大新药。

3.“十三五”中国医药发展主线

即将出台的中国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引来高度瞩目。在“十三五”规划的十大重点目标中,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改善民生等,都与医药行业息息相关。健康中国2020,不仅是医药产业的梦想,更是新兴的国家战略。

3.1 消费方式重构,优化用户体验

首先是医药消费可支付水平的提升。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在2014年达到757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