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谈谈医师多点执业的窘境

日期:2017-10-10   来源:健康界   阅读数:512

目前,我国少部分城市作为试点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多个省市地区也进行了自我性探索。总体反应来看,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出台以来,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情况,总体局面仍然有待改善。最近,我们在健康界和健康报等媒体举行的全国院长研讨会议上,许多院长都在抱怨这一重大的医改政策的出台比较草率,没有什么配套管理措施,以及有利于三方的有效管理办法!也许出台这一措施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弄的不好,也可能会出现弊大于利的局面,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医师多点执业,是指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注册两个及以上的执业地点,并在上述执业地点按照所注册的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从事执业活动,且要按照规定定时、定期进行。目前国外医师多点执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代表性模式:

一是欧盟模式。德国75%以上的医生在多家医疗机构兼职,德国医师协会负责监督兼职医生。英国医师要完成公立医院任务才能多点执业。

二是美国模式。美国医师以州为单位进行注册,合法注册的医师可以在本州内与医院或私人诊所等不同医疗机构签订合同关系,约定医师服务地点和时间,确定双方权利和义务。

三是澳大利亚模式。澳大利亚模式跟我国医师培养及执业模式较为类似,医疗机构主要都是公立的。在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管理评价研究专委会易利华、王静成教授等主编的《院长医院管理实战指南》一书中,由鲁晓杰教授、易利华教授对于医师多点执业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相关概述,我们在此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从医院角度来看,容易导致人才、技术流失。

医院需要依靠这些医学专家和业务骨干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吸引病人前来就医,开展科研攻关,促进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从而保证医院核心竞争力。医院管理的核心,其实就是人才管理。如果人才管不住,医院的发展战略也是站不住脚的!医师多点执业,表面上看,对于社会和医生来说是有利的。但是,这种举措无限制的执行,今后那家医院肯重视和培养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呢?都想着多点执业的捷径来办?名医培养和引进的源头在哪里呢?长远的看也必然会导致各级公立医院与区域主要三甲医院的人才和技术的流失,以及患者的分流,进而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同时,很多医生在医疗之外还担负着教学、科研的任务,医生多点执业必然会导致医院医、教、研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第二,从医生角度来看,外出医师面临医疗风险。

在原医院,医生有熟悉的人员配备设备设施,医疗质量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然而,当他们离开习惯的工作环境去其他医院,特别是医疗资源相对欠缺的医院多点执业,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就显著提升,医疗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同时,由于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多点执业医师往往无法对一个病人进行跟踪监护,而新的执业医院在配套设施方面相对欠缺,且当地医护人员往往经验不足。一旦出现医疗事故,责任应该由谁承担,是需要面对的难题。现在许多医生对于医生多点执业处于观望状态的主要原因可能就在于这里!我们有位医生,短短一二年,也有三次以上被外院患者投诉和多次被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执法查处的经历,结果在主体医院也难以生存和发展了。

第三,从卫生行政部门角度来看,增加了监管难度。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师的监管主要是实现医师管理法制化,其核心内容是管理规则的制订与执行。医生多点执业后,医生可以在不同地区同时执业,但是不同地区的规章制度可能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而不再是仅仅受某一政策或制度的约束,实际上是在无形中增加了卫生行政部门对多点执业医师的监管难度。事实上,我们现在许多地方的卫生行政部门并没有做好这一政策的落地准备工作,管理工作没有到位,头痛医头,脚庝医脚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有利于三方的执行办法,这种改革措施就必然会出现执行难的窘境!

因此,我们认为,要进一步加强与推进医生多点执业管理,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卫生行政层面,要制定医生多点职业的管理政策、准入制度、配套制度、考核标准,以及多点执业医疗机构的管理标准;二是在医院层面,要加强医生多点执业相关制度的建设,建立多点执业人员资质与能力评价制度,强化多点执业的协议管理。如此才能更好地让这一政策逐步落地,更加有效地推动医疗机构之间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保障医院与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扫一扫!关注环球医药网微信公众平台,您的招商代理信息一手可得,更有精彩资讯等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