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中西药透皮治疗小儿腹泻的体会

日期:2017-05-08   来源:   阅读数:1352

湖北省鄂州市临江乡胡林卫生院马桥卫生室    严生明  严宇枫  胡淑平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综合症,以大便溏泄为其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钙等。本病常年皆可发生,多见于半岁至三岁的婴幼儿,尤以夏秋季节多发,其致病因素主要与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三个方面相关。中医属“小儿泄泻”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为外感六淫之邪气,内伤饮食,脾胃虚弱,传导失司所致。祖国医学认为:小儿“稚阴稚阳”之体,阳气未充,阴气未长为其生理特点;脏腑易虚易实,易热易寒是病理特点;同时小儿腹泻具有挟风、挟食、挟热、挟寒、挟惊、挟虚等兼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中医整体观念与辨病辨证论治为基本观点,采用中西药透皮技术治疗小儿腹泻,归纳如下:

一、伤食泻

症见:大便溏泄,腐臭或酸臭,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不化;低热口渴,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治则:消食导滞,健脾和中。

治疗方法:苯乙哌啶片、保和丸适量研末,消肿止痛液调和,神阙穴皮肤常规清洁消毒后湿贴,12-24小时1贴,1-2天可治愈。

病案举例:

万某,女,2岁半。2014年2月27日来诊。母代诉:腹泻水样便,伴有食物残渣;1日4-6次。症见:大便带有腐酸臭味,伴有阵发性哭闹不安,口渴喜饮,腹泻,舌苔厚腻,指纹紫滞。

治则: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治疗方法:苯乙哌啶2.5毫克、保和丸6克研末,消肿止痛液调和,贴敷肚脐。

二、湿热泻

症见:起病急,发热,大便稀薄,水多渣少,色黄绿或黄褐如蛋花样,呈喷射

状,秽臭如败卵,次频量多,烦躁,口干口渴,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形体消瘦,囱门凹陷,目窠陷下,睡时露睛,食入即吐,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红紫。

治则:消热利湿,芳香化浊。

治疗方法:西咪替丁、葛根芩连散、藿香正气液等药物适量,消肿止痛液调和,贴敷肚脐。每日1贴,3次可临床治愈。

病案举例:王某,男,2岁,2014年4月5日初诊。其母代诉:腹泻大便如蛋花样,呈喷射状,1日6-8次,伴有低热,小便少,烦躁,哭闹不安,恶心呕吐,查体:T  37.8摄氏度,P  100次每分钟,R  25次每分钟,心肺无异常,腹软平坦,肠呜音亢进,舌质红,苔黄,指纹红紫。

治则:清热利湿,芳香化浊,利尿上泻。

治疗方法:西咪替丁0.2克、加味葛根芩连散6克,藿香正气液,消肿止痛液调

和,湿贴神阙穴。每日1次,3次临床治愈。

三、脾虚泄

症见:大便稀,呈淡黄色,溏薄,泄泻经久不愈,体重减轻,纳呆乏力,面色萎黄,虚汗出;腹痛,时作时止,喜按,舌淡白,脉沉或缓细,指纹淡红或微淡。

治则: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治疗方法:洛哌丁胺、参芩白术散适量,消肿止痛液调和,湿贴神阙穴,3-5次

临床治愈。

病案举例:陈某,男,3岁,腹泻半月,1日4-5次,曾多次输液治疗(用药不详),疗效欠佳。2014年3月5日来我处就诊,泄泻不愈,面色萎黄,不思饮食,舌淡,脉沉细指纹淡红。

治则: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治疗方法:洛哌丁胺4毫克、参芩白术散5克,消肿止痛液调和,湿贴神阙穴,3-5次临床治愈。

四、寒湿泻

症见:大便水样清冷,完谷不化,腹中冷痛,肠鸣腹胀,四肢不温,口不渴,

小便清长,舌质淡而无苔,脉象沉迟,指纹淡紫。

治则:温中培补。

治疗方法:吴茱萸、654-2片、西咪替丁片、理中丸研末,消肿止痛液调和,贴肚脐,5-7贴治愈。

病案举例:李某,男,5岁,腹泻呈水样便,完谷不化,腹胀肠鸣,四肢发凉,口不渴,舌质淡,脉沉迟,指纹紫淡。

治宜:温和培补,散寒止泻。

治疗方法:吴茱萸1.5克、654-2片、西咪替丁片3片、理中丸3克研末,消肿止痛液调和,湿贴肚脐,5贴临床症状消失。

讨论

西医治疗小儿腹泻主要采用补液,抗菌,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由于小儿腹泻常有脱水、酸中毒,特别对重症患儿液体疗法是治疗的关键。中医治疗重在调理脾胃,脾胃功能恢复则腹泻停止。运用中药透皮技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