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正确诊断减轻病人负担

日期:2010-03-17   来源:   阅读数:467

随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是中老年人的最大困扰。医学科技的进步人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治水平,越来越新的科技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其中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是近年来最新的技术。他的应用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在临床工作之中我们发现起搏器治疗后经常能短期能引起起搏阈值异常增高。这种情况非常多见,但是由于阈值增高引起起搏器不能工作的有关报道,尚不多见。但也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往往在起搏器安置术三个月以内,患者常常发现心率减慢至50次/分甚至更低,前来就诊,行心电图检查提示为高度AVB,起搏器带动不良,在测试中发现起搏阈值升高。究其原因是起搏器术后3个月内为急性期,心肌组织水肿炎症反应可导致一过性起搏阈值增高,这属于起搏器术后常见问题。这多是由于电极心内膜接触点炎症水肿所致。

导致起搏阈值异常增高不能工作的原因大体有两个方面:

第一:起搏电极导线损伤局部心肌组织,导致心肌水肿或者炎症反应,产生反应层和慢局部传导层所致,阈值增高的程度与电极和刺激敏感组织之间的距离呈正相关。

第二:起搏器电极位置不佳或电极脱位与心内膜接触不良。此类患者入院后经x线胸片检查可见起搏器电极有明显位置变化,结合起搏器起搏阈值的序列变化特点,故可以诊断起搏电极脱位或接触不良。

第一种情况的治疗可以经过不断提高起搏阈值,达到起搏心脏的程度,并进行随访观察。一般在手术三个月后局部心肌组织导致的心肌水肿或者炎症反应好转后,产生反应层和慢局部传导层消失,阈值增高的程度逐渐降低,直到起搏阈值降至正常范围,起搏器工作恢复正常,病人痊愈。第二种情况是常见情况临床上必须重新进行手术纠正起搏器导线和电极的位置,才能使病人痊愈。如果将第一种情况误诊成第二种情况的话,将使病人进行不必要的二次手术。

分析目前国内外多年植入起搏器临床资料,笔者认为起搏器安置术后起搏器不能正常工作时,应首先考虑起搏电极是否脱位,但也应考虑到起搏电极急性阈值增高所致起搏器不能工作这一情况。临床医师应高度慎重处理起搏器安置术后不能工作这一现象,做出正确诊断,明确起搏器故障原因,从而避免盲目再次手术,以减轻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同时也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起搏器安置术后三个月内出现的起搏器急性阈值增高时,特别是植入的是非激素电极导线时,更要考虑为急性期阈值的异常增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