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药招商网

首页 > 医药资讯 > 详情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才能“社会主义化”

日期:2009-03-03   来源:环球医药信息网   阅读数:515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人人都能均等地享受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和卫生服务的基本权利,而不是取决于其支付能力。

北欧的经验表明,不是先有快速的经济增长再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而是公共服务应当与经济同步增长。公共卫生服务的适当超前发展不仅不会制约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人们创新,使人们勇于接受挑战和承担责任,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因此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政治方面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为全体人民提供大致一致的公共服务有着宪法和法律意义。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公共服务水平差别较大.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民族边疆地区的稳定,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经济方面

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政府的公共活动要以社会利益和公共需要为目的,着眼于所有的市场主体。这样政府就不会通过自身的支出而直接干预市场的正常活动,从而促进市场能够通过有效竞争来促使资源进行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率的极大化。

     但在现实中公共卫生服务不均等化却是屡见不鲜的。

农村,一个家庭中有人生大病,就很可能把整个家庭拖进贫困的深渊,所以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大病挨、小病抗”是常事,一般头痛感冒,大部分是不去看病的。根据唐景霞等人的研究(《浙江省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结论表明,浙江省的门诊或住院服务,实际利用量随着居民经济水平提高而增加,贫困人群的实际服务利用量少于需要量,而富裕人群的实际利用量则要高于需要量,消除人群卫生服务需求差异后,最贫困组人群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率仍低于富裕组。又据姚洋《健康风险对中国农村地区家庭收入与消费的影响研究》的调查显示影响低收入人群未就诊的首要原因是经济困难。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制度的层面上讲,一些制定政策制度的政府部门偏离了“公共利益关怀”的价值取向,存在违背公共利益、追求自身部门利益的问题。一些政府部门利用参与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机会,偏离公共利益。追求本部门的权力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并试图将这种权利和利益定型化、制度化。

2、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我国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缺乏活力。目前,我国的卫生组织基本沿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管理体制。一方面,政府对卫生机构投入不足,医疗卫生组织必须通过收费获得补偿,一方面,卫生组织受到事业单位制度的束缚,出现了人浮于事、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的状况,服务效率低下。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市场经济对医疗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讲究的是投入与产出比,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卫生组织不得不通过提供卫生服务达到财务收支平衡,其趋利倾向就不可避免。

3在我国,卫生系统的的公共投入不足是事实,但是卫生效率和公平问题根源主要不仅在于缺少公共资金,更重要的是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者缺少社会公正的价值观和有效的管理。

从国际比较来看,印度的公共财政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17.9%,但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排位,印度的筹资公平性在全球位居第43位。原因是,由于印度政府将有限的政府投入公平地补给最需要医疗服务的需方,而我国政府的卫生补贴和社会保障的主要受益人群是城市居民。由此,社会公正的价值观对于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者来说非常重要。

根据公共责任协议理论,只有制度的设计、医疗组织的利益和提供者三者都基于同样的以公共利益关怀为价值取向时,全体患者的利益才会得到保障。

以“剪刀差”为取向的工业化道路,设计了城乡分割的二元化的社会制度和偏向城市的财政体制,天然地将农民挡在了制度保护之外;而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机构在 “定项或定额补助,超支不补”的以赢利为价值取向的政策鼓励下,在极低的管理效率和违背医疗公益性质的激励措施刺激下,拥有了嫌贫爱富的偏好,出现了“马太效应”,越发达城市和地区医疗资源越集中、保障条件越好,贫穷落后而且需要医疗保障的农村地区医疗条件和保障条件反而越差;而缺少竞争和监督的的提供者,则背离了公共利益,转嫁了自己的责任,陷入了官僚主义。

所以我们要创造适宜建立城乡均等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的外部环境的同时,完善卫生机构组织的内在建设,制定公共服务的规划、政策和标准;提供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建立完善合理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